第八十一章 帝王之心(1/2)
此时的赵匡胤,必然无暇顾及各地节度使的动作,一门心思想着南征,甚至是北伐也无暇顾及。只是此刻,枪打出头鸟,但是只要有危害到赵匡胤统治的动作,赵匡胤必然会调转马头,率先将其剿灭。这样的风险是难以预料的。

  梅笑寒道:“你说的不错,和我的想法差不多。”

  张良道:“梅大人现在所进行的改革,对将来的行动有很大的帮助。”

  梅笑寒走到张良的身边,瞪着眼道:“你和我说这些话,就不怕我杀了你吗?”

  张良道:“我...当然害怕。”

  梅笑寒道:“你既然害怕,为何又要和我说这些话?”

  “张良相信梅大人不会杀张良。”

  梅笑寒道:“你看起来非常的有自信。”

  张良道:“从我第一次见到梅大人以后,便决定此生无悔的追随美大人。”

  梅笑寒自言自语道:“拍我马屁...你为何如此说?”

  张良道:“因为梅大人与我见过的所有大人都不同,没大人年轻有为,心系百姓,是难得的明主。”

  “张良愿效全马之劳。”说完这话,张良跪倒在地。

  梅笑寒见张良如此诚恳,便上前连忙扶起张良,道:“快快请起...有话好好商量!”

  “你认为本大人现在该如何治理梅城?”

  “加固城防,囤积粮草,休养生息,招募兵士。”

  张良说的话,让梅笑寒为之一振,因为这句话与历史上的一个人说的话非常的相似,这句话在历史上也非常的有名。

  梅笑寒不由对此人多了几分敬佩,因为相同的话在几百年后的明朝,有一个叫朱升的谋士说过。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句话是朱元璋的谋士朱升在元末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提出的。

  当时的情形是,起义军,各自拥兵自重,大家各怀异心。

  朱升要朱元璋大力积累粮食等军需物资,深沟坚城,低调自守,不要迫不及待称王称帝,因为太过高调会引来元政府重点打击。

  朱元璋是梅笑寒敬佩的人中为数不多的一个,朱元璋白手起家,能做到他这样的人不多,甚至在历史上也寥寥无几。

  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丁未时,家中排行第四。朱元璋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祖居泗州盱眙。

  元天历元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实际上就是一个杂工,朱元璋进入寺庙,其实只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

  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

  因其好友汤和的一封信,被迫参加了起义军,起初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

  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子兴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

  至正二十四年即吴王位。洪武元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

  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从整个历史上来看,他不可不谓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有魄力有能力的地帝王。

  应该白手起家的皇帝,就是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人,谥号高皇帝。

  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但是田地的农活很少去做。

  秦时因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