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1/2)
激情过后,是无尽的忧郁,男人总是有那么两三分钟是处于激情之中的,但是当这种激情消退之后,是一种落寞。

  梅城,说起来也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想要下功夫去治理它,并没有那么容易。

  演讲已经结束了三个小时,梅笑寒手里还拿着喇叭,不过他此刻是在发呆。

  他把自己的话说出来了,这似乎是他的梦想,又似乎不是他的梦想。

  总之...他觉得自己总该做点事情。于是他又把张良找来,便当面问他。

  “如果这座城是你的,你打算怎么治理?”

  张良满脸的疑惑,他怀疑这是圈套,所以并不敢说话,无论他说什么,都会有把柄被抓到。

  但是又不能不说,于是便道:“还请梅大人指点。”

  这样的话,不能不说很圆滑,张良又把问题给抛了回来。

  “名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哲理。

  “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农民吃饱饭,这是非常关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中国与农业为主,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它发生于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的母体之中。

  古史传说中有所谓“神农氏“。

  “神农氏之前,人们吃的是爬虫走兽、果菜螺蚌,后来人口逐渐增加,食物不足,迫切需要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这种画风不敢想象,就像是一个人见到什么都往嘴里塞,这和野人没有什么区别。

  “神农氏后来为此遍尝了百草,备历艰辛,多次中毒,又找到了解毒的办法,终于选择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谷物。”

  接着又观察天时地利,创制斧斤耒耜,教导人们种植谷物。于是农业出现了,医药也顺带产生了。

  同时人们还掌握了制陶和纺织的技术。这种传说是农业发生和确立的时代留下的史影。

  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3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

  东亚起源中心主要就是中国。中国原始农业具有明显的特点。

  在种植业方面,很早就形成北方以粟黍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的格局,不同于西亚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也不同于中南美洲以种植马铃薯、倭瓜和玉米为主。

  中国的原始农具,如翻土用的手足并用的直插式的耒耜,收获用的掐割谷穗的石刀,也表现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

  在畜养业方面,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以后增至所谓“六畜“(马、牛、羊、猪、狗、鸡),不同于西亚很早就以饲养绵羊和山羊为主,更不同于中南美洲仅知道饲养羊驼。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作物和畜禽起源中心之一。

  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原始农业是从采集渔猎经济中直接发生的,种植业处于核心地位,家畜饲养业作为副业存在,随着种植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以采集狩猎为生活资料的补充来源,形成农牧采猎并存的结构。

  这种结构导致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与定居农业相适应,猪一直是主要家畜,较早出现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游牧部落的形成较晚。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中国农业是独立起源、自成体系的。中华文明建立在自身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一度流传的所谓“中华文明西来说“不符合历史实际。

  从中国自身的范围看,农业也并非从一个中心起源向周围扩散,而是由若干源头发源汇合而成的。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各有不同的起源。

  华南地区的农业则可能是从种植薯芋类块根块茎作物开始的。即使同一作物区的农业也可能有不同的源头。

  在多中心起源的基础上,我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基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传统的差异,经过分化和重组,逐步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成为不同民族集团形成的基础。

  中国古代农业,是由这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农业融汇而成,并在他们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向前发展的。

  进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