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精兵(1/2)
粟米也就是小米,因为其便于运输,和产量颇高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最常见的军粮。

  但是军中这种做法让人望而退步,小米糊糊喝多了,真的会吐。尤其是什么都不加的小米粥,煮熟了带着,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用热水一泡。真的打起来,或者急行军,只能凉着吃了。

  这要是夏天,就容易霉变,冬天则会冻成冰疙瘩。

  其实大明开国那会,军粮系统是很完善的。沿用了宋朝以来的军粮制作方法,当时的军用口粮,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

  但是后来,军队已经从根上腐烂了,连军饷都没有,用什么来做军用口粮。

  朱由松看着眼前的现状,再看看周围的洛阳兵,眉头紧锁。“咱们这个军队后勤不行啊,完全不合格嘛。”

  赵宏莫名其妙,问道:“王爷,咱们明军一向如此啊,洛阳算是好的了,就算是在辽东,也就这样了。”

  “不行,我不管原来怎么样,现在必须改。”朱由松口气不容置疑。赵宏也识趣地不再争辩,毕竟真的能改善士兵生活条件,对将帅而言,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朱由松回到王府,将自己关在书房,研究了整整三天,终于出关了。

  守在门外的老舒头,连忙凑上来,吩咐王府的仆役打水备衣。

  朱由松洗漱一番后,先派人去通知赵宏,洛阳城内所有兵马集合。然后带人来到良医所,将所有郎中都带上,只留下几个老人,浩浩荡荡来到城外军营。

  来到军中见到赵宏,朱由松将马鞭丢给他,说道:“三军集合完毕了么?”

  “已经集合完了,王爷是要检阅兵马么?”

  朱由松摆手道:“那些花架子不要也罢,我可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我这次来,先给大家做个体检。”

  “体检?是什么意思?”赵宏一脸困惑,这个词字面意思倒是浅显,但是从没听过,弄得他似懂非懂。

  很快,洛阳城外,这里曾是杨鹤大军的营帐,如今是洛阳的演武场。郎中们摆好座椅,每隔几十米坐上一个,像极了二战时纳粹检查犹太人的模样。

  不过这一次,身体差的不会被送去毒气室。朱由松告诉郎中们,将身体有暗疾,或者体质弱的名字记下来。这些人,就可以不用到战场上去送命了。毕竟冷兵器时代,去了也没有多大用处。无数次的以少胜多的例子摆在眼前,精兵才是王道。

  淘汰出来的兵,当然也不用退伍。后勤部队的成立迫在眉睫,朱由松已经等不及了。

  赵宏眉间已经快要拧成一道麻花,站在旁边搓着手问道:“王爷,会不会太多了,这样一来我们的执戈之士可是少了五分之一还多。”

  朱由松不以为然,说道:“兵贵精而不贵多,这些人手不能提,行军快了就是累赘,攻城徒送性命。不如做些后勤,才能最大的发挥自己的用处。”

  “但是用不了这么多人啊。”赵宏还是心有不甘,一旦这次整改完毕,他已经从可以指挥十万人的将军,变成八万了。

  “怎么用不了,我准备每五千人一个营里,就安排八百后勤。有炊事兵、医务兵、工兵、运输兵。还要负责每天的武器盔甲修葺,安营扎寨,喂马挑水。这样一来,战士可以安心训练,一旦有敌情,也可以全心投入战斗。”

  赵宏低头沉思一会,这样一来倒是真的不错,不过所耗费的钱粮徒然增多。毕竟以前养着兵,可以都做了,现在就要专门花钱养着后勤兵了。但是考虑道朱由松的财力,他也就释然了,心道,也就是小王爷,能养起这种老爷兵。

  洛阳就有将近十万人马,光是体检就花费了整整十天,接下来还要去各个县体检。赵宏不断调防,将已经完成的调到河南府边线上,原有的守边军队调回洛阳体检。如此一来,倒省的老郎中们来回奔波,而且还起到了练兵的作用,毕竟行军就是一次训练。

  朱由松确实一点都不心疼钱,要知道如今是大航海时代,只要能收拾好明朝这一烂摊子事,外面有无尽的财富。钱财不用来不强军,难道跟历史上的老福王一样,便宜了李自成么。

  朱由松改革军队的做法传出去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最先表态的肯定是洛阳的军队里的武官,他们权衡一番后,都认为只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