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原来我是个大地主(1/2)
养心殿是皇帝,一个面庞白净,中等个头的年轻人,正在摆弄着一堆各式各样的木头。几个小太监在一旁忙不迭地打着下手,年轻人专注其中,浑然忘我,不一会,一堆散碎的木头在养心殿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木制屏风。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的人,大明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满意地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怡然自得,顺手触动了屏风上一个不起眼的机关。只听哗哗木片响动,屏风上换了一副风景。

  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旁边的中年人,上前一步,喜滋滋地说道:“这些散碎的木头,老奴看了就头晕,没想到经过陛下的手,竟然成了这等的宝贝,陛下的记忆越来越纯熟了。依着老奴看啊,古往今来也没有陛下这般天赋的人了。”

  朱由校呵呵一笑,自得地说:“福王世子送来的这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精巧之处,不过这机关设计得倒是新颖。难得他父王刚刚遭了难,他还有这份心思,也算对朕的一片忠心。”

  魏忠贤收了赵宏送来的堆成小山一样的珠宝,自然不忘了帮忙美言几句,连忙陪笑道:“说得是啊,其他王爷每年进贡的都是些寻常物件,唯有这福王世子懂得陛下您的心思。”

  朱由校冷笑一声:“他们谁不懂?只是不敢罢了。谁要是投朕所好,给朕送几个称心的玩意,还不被那群文官骂个遗臭万年。这个朱由崧既然敢送,朕也不亏待他,传旨,朱由崧袭封福王爵位。”

  今天是福王朱常洵死后第七天,早早的洛阳大小官员都来拜祭。王府新任承奉,以前的花匠老舒头,早早地站在王府大门口,迎来送往。据舒老头讲,小王爷因为悲伤过度,受不了噩耗,已经病倒了,不方便出来见客。

  此时“悲伤过度”的朱由松正在自己书房里,捧着一本《农政全书》,看得津津有味。朱由松半躺着椅子,将两只脚放在书桌上。贴身丫鬟小莲两个粉嫩嫩的小拳头,有节奏的一下下捶在肩膀上。这本《农政全书》朱由松越看越惊讶,徐光启身为一个文臣,遭排挤退隐回乡,没想着天天吟诗作赋骂阉党,骂皇帝,竟然埋头创作出这么一本巨著,简直是文官界一股清流。这老爷子现在辞官回乡,有空一定要去拜访一下。

  这本书,最吸引朱由松的就是农本。熟悉点明清历史的都知道,后来满清康麻子根据书中的《甘薯论》,引进了番薯,百姓靠吃地瓜度过了小冰河时期。地瓜这东西,最好养活,而且产量又大,不挑地,不费事。“可惜现在的咱们的皇上喜欢的木匠活,他要是喜欢农活,能少饿死多少人啊。”

  小莲轻笑一声,打趣道:“他做木匠皇帝,世子可以做务农王爷啊,说不定还能成了一段佳话,留名青史呢。”

  朱由松哈哈大笑,“留名青史?遗臭万年还差不多。在咱们大明朝这帮文人眼里,只有提醒木偶一样任他们操控的皇帝,才是千古明君,其他的都是昏君。”

  朱由松被贴身丫鬟一打趣,突然想到当初福王就藩,皇帝赏赐了两万顷的良田,自己还真能做个务农王爷。

  “来人啊,把老舒头给我叫来。”

  老舒头因为去报信,王府就起了大火。老头几十岁的人,自然琢磨出其中的蹊跷,但是这件事太过严重,就连自己老伴无意中流露出这个意思,都被他严厉警告,不准再说。好在世子没有要灭口的意思,还因为那天报信的事,提他做了王府承奉,老舒头也就放了心,死心塌地的替朱由松做起事来。

  来到书房的老舒头,隔着屏风看到朱由松和贴身丫鬟正在说笑,连忙低下头,非礼勿视。

  “老舒,咱们王府有多少亩地啊?”

  老舒头暗想,没想到世子这么早就问起王府的事,幸亏这几天临时恶补了王府的信息。“回世子,咱们福王府共有良田两万顷。”

  “多少?”

  “两万顷,就是二十万亩。”

  朱由松嘴里要是有水,肯定要喷丫鬟一脸,二十万亩?搞了半天,自己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地主啊。

  原来当年,神宗皇帝太过宠爱朱常洵,要拨四万顷良田给他。附近几个省的良田就剩不下多少了,朱常洵自己也害怕,上书请辞,才变成两万顷。还嫌弃河南的肥沃土地不够用,从湖广,山东划了良田给他。俗话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