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平乌桓扫剿黑山贼(2/3)
,彻底归顺汉朝,不然就是一直向北迁徙,逃到汉军找不到的地方去生存。
  当汉朝大军轻而易举扫灭乌桓一族的大捷消息,传到朝廷时,朝中公卿百官莫不惊呆,虽然他们知道汉军在打败南匈奴人、屠各人后,实力不一般,但从没想过能如此轻易平定乌桓。
  并且,朝廷为此所耗钱粮也不算多,因为伏泉出塞所实行的以战养战,靠着抢掠乌桓人的储备,来实行的战略方法,根本只需要幽州为出塞大军准备前期的数日粮草便好,也不需要其他。
  这下子,公卿百官对伏泉皆是无语,没人敢趁伏泉用这大胜之功,去反对他在军事上的意见,就是原本也不建议大军劳民伤财出塞远征的太尉蔡邕,也是无法反驳伏泉的军事策略,毕竟,随着新皇登基以来,伏泉已经用需求胜利的事实证明他的军事策略都没有错。
  也就是因此,伏泉借着连番大胜的威势,在光熹二年三月,上奏朝廷,请兵伐降而复叛的黑山贼。
  小皇帝刘崇虽然对军事不懂,但是自信宋太后,将用兵之事尽数交付伏泉后,享受连番大捷的快乐,自然对比无不应允,即使不少公卿大臣以朝廷连番用兵,府库经用不足,劝诫皇帝休养生息一些日子,再行征讨也根本没用。
  当下,伏泉又是一番人事变动,纠结了并、幽、冀三州兵马,围剿龟缩在恒山之中,被大汉定义为太平道余孽,严斥其降而复叛的黑山贼军。
  其实,对于公卿百官所提的钱粮不足的指责,伏泉是认可的,然而,他有不得不出兵的理由,那就是他现在极度缺人。
  随着南匈奴、屠各、乌桓等族为伏泉扫平,大汉在并、幽二州的边境上,经历了一个冬天以后,其实已经空置了不少土地,虽然朝廷也发布诏书,号召不少百姓移民,但是时间短,收效甚微。
  因此,想要人口种地的伏泉,考虑来,考虑去,最终将目光盯在了藏在山中的百万黑山贼身上,这些黑山贼本就是亦民亦贼,把他们赶下山来编户齐民,不仅可以少一个隐患,还能增加边郡人口,所以伏泉不得不给冀州刺史皇甫嵩下死命令,让他务必筹集足够粮草。
  虽然去岁征讨南匈奴、屠各、乌桓,多数都靠冀州钱粮支撑,冀州今年府库可能紧张,但伏泉相信,以冀州之富庶,皇甫嵩咬咬牙也就可以应对的。
  至于出兵时间,伏泉就定在了三月,这时候都是春耕时候,黑山贼也不例外,趁这机会打他们措手不及,是伏泉的目的。而且,就算他们藏到山里,今天没办法种地,没有粮食,就是熬到秋天,也得逼那些黑山贼下山。
  壶口关以东,山高林密,连绵不绝,只带麾下八千人的关羽,让其麾下骑兵三千人配马,剩余五千改为步行,慢慢翻越这后世太行山的重峦叠嶂。
  除了关羽一部以外,并州也出五千兵,冀州出兵一万,皆为关羽指挥调动,当然,二地州郡也派有兵马,在各要道设卡拦截,谨防贼人逃窜。
  汉军身披玄甲,连同兵刃、干粮,重达六七十斤,每日攀爬山崖,苦不堪言。数日后方才下山,而后大军沿着浊漳河、清漳河水北上,翻山越岭,将隐藏在山谷中的诸黑山贼势力一一搜出清剿灭。
  起先据谷而守者极为顽固,关羽怒火中烧,命大军猛攻,一连屠五六座山谷,手段固然有些血腥,却极为有效,周围势力非降即逃,再无一人敢做抵抗,顺利收民数万。
  之后,汉军一路北进,一直杀到冀州常山国上艾、井陉二县平原地区,收诸山贼屯壁,共得民十数万口,兵锋一转,向西杀回并州太原郡阳曲山区,连番猛攻,再收民数万,而后北上雁门一带,先将黑山贼在恒山的外围势力几乎清理完全,而后先将各个俘虏编户齐民送到最近也最缺人口的并州边郡,以军管的形式实行半屯田,等到他们在地方扎根,便撤销军管……
  并州地广人稀,上党、太原、雁门三郡人口占据并州九郡总人口的八成,但也只有九十万人,说实话就是把并州百万人口全部装进上党郡也不嫌挤。
  伏泉给汉军下的命令是只要恒山还有人,所有兵将就别回来,甚至直接写信给关羽等人,不把恒山百万民众一网打尽,他们就别想更进一步云云的意思。
  甚至之后,伏泉又把堂弟伏德派入恒山,意思很明显,便是监督之意,这一下子可是极大的令汉军诸将重视,抓起人来更是疯了,毕竟谁也不想被伏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