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种痘(2/3)
张氏父子在思考,却只听诸葛亮继续道:“自古以来,天花病疫只听闻在中原出现,谁曾听说过,草原上的胡人有因天花而整个部落死绝的么?”

  “只怕,一次这样的传闻都没有!”

  “何也?”

  “只因草原上牛马成群,胡人多是牧民,经常与牛马为伴,自小便很容易感染牛类的天花,而牛类天花,病毒性微乎其微,致死率几乎也可以忽略不计。”

  诸葛亮所说的这一点,在后世几乎人人都知道。

  但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为张仲景打开了一道亮窗。

  确实,自有记载以来,只听说过中原某某地爆发天花的,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草原上也会爆发天花的;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胡人有死于天花病疫的!

  沉思半晌,张仲景豁然抬头,盯着诸葛亮道:“孔明此法,若果真能行,便是造福天下苍生,天下万民,世世代代,都会感念孔明今日之功!”

  诸葛亮拱手致谢,却又道:“此事,虽然肯定能成,某却不是医者,不通这其中的关窍。”

  “是以,亮今日送上这份竹简,便是准备将此功送于仲景先生,一者,报答先生的救命之恩;再者,先生悬壶济世,自然能让此法造福天下苍生!”

  张仲景紧握着竹简,虽然十分激动,却也犹豫着。

  他激动的是,此法若真能预防天花,从此之后,千秋万代,天下百姓将不再受天花之苦。这是真正的造福苍生,造福万世,名垂青史那是必须的。

  他犹豫的却是,此法是诸葛孔明的。

  他张仲景想拯救天下百姓于病疫不假,却不想贪诸葛亮的这份泼天之功!

  …..

  相对于张仲景不愿贪图他人之功,张渊却不愿错过这种青史留名的机会。

  张渊知道,父亲医者仁心,又悬壶天下,将来必定是要青史留名的。

  身为张仲景的儿子,若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想要青史留名,便只能是奢望。顶多,青史之旁,会留下一笔,张渊,张仲景长子也。其他笔墨,肯定是没有的。

  这便是父辈光芒太甚,子孙便笼罩在其光辉下,很难有出头之日。

  但是,眼下这份预防天花之法,肯定得由他们张氏父子主持。

  若真能成行,他张渊必将与父亲一般,名留青史!

  是人都有追求的。

  修士追求的是长生,普通人追求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张渊家学渊源,追求的却是青史留名!

  拉拉父亲的衣袖,张渊凑到父亲耳旁,低声道:“父亲,此法或许真能预防天花,但倒底能不能做到,还得找些奴隶来实验一番。孔明贤弟不通医道,自然就只能由父亲主持。”

  “为天下苍生计,孩儿建议,父亲还是接下此任为佳。”

  “父亲若觉得,贪孔明之功不妥,大不了,等咱们验证了此法可行之后,将来给百姓接种牛痘之时,便以孔明种痘之法告诉天下万民!”

  “如此,父亲将百姓从天花的威胁中解救出来,而功劳但还是算在了孔明贤弟头上!”

  张渊要的是青史留名,至于万民的感念,安在诸葛亮头上也没什么。

  再说,此法若正能预防天花,最终,不还是的他们张氏父子为百姓接种牛痘的么?

  到时候,百姓感念诸葛孔明不假,难道就不会从内心感念他们张氏父子么?

  知子莫若父,长子的心思,做父亲的自然明白。

  不过,诚如长子所言,种痘之法倒底能不能预防天花,还得验证过才能知道。而诸葛亮明显不通医道,这验证的事儿,最终还是得交给医者来做。

  与其让别人来做,还不如他们张氏父子来做呢!

  能让儿子也青史留名,张仲景自然乐见其成的。

  当然,也如长子所说,这份拯救苍生的功劳,到时候还是可以安在诸葛孔明头上的!

  沉吟半晌,张机起身,向诸葛亮深深鞠躬。

  “既如此,种痘之法,我张机接了。等验证可行之后,便会用此法惠及天下百姓!”

  诸葛亮也深深鞠躬,回敬一礼,道:“如此,就多谢仲景先生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