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华夏的建筑风格(1/2)
高阳雅君和百姓们说完自己的决定之后,她在百姓们的拥戴之中一边和百姓们打着招呼缓缓朝着临时皇宫走去。

  说起来也是好玩,高阳雅君自从称帝开始就命令工部尚书李尚隆阻止人手开始修建新的皇宫,但是这工程都已经过了几年还没有修建好。

  其实工部尚书李尚隆已经把图纸土地都测量出来了,而且连地基都已经基本铺设完毕了,只不过除了地基之外,新皇宫就像这样被放在那里了。

  为什么新皇宫不修建了呢?主要还是因为高阳雅君认为应当先率先修建华夏帝国各个州郡基本设施,所以最后高阳雅君决定先完成国家的事务,然后再来修建新皇宫。

  当然高阳雅君也有一点小私心,虽然华夏帝国早在先帝时期就已经弄出了水泥,钢筋混凝土华夏帝国之前也有了,但是钢筋混凝土这些产量都不怎么多。

  而玻璃这些东西,华夏帝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做出来,所以高阳雅君希望等到时候玻璃能够量产之后,再修建皇宫。

  当然虽然华夏帝国有一些接近于现代的建材,但是华夏帝国的建筑还是保持了汉唐风格,主要是采用华夏建筑的榫卯式建筑。

  当然工部尚书李尚隆是一个博学的人,工部尚书李尚隆对于华夏帝国的建筑除了用传统的榫卯式建筑之外,他还在各个建筑之间加入了钢筋混泥土之类的近现代建材来使得华夏帝国的建筑物更加坚固。

  而且工部尚书李尚隆也不止采用华夏帝国风格的建筑,他还汲取了希腊罗马建筑和阿拉伯波斯建筑,从中选择出一些不错的风格来加入华夏帝国的建筑之中。

  可惜目前来说,这还只是少范围的流行于华夏帝国的要臣建筑房屋之中,比如高阳雅君的临时皇宫,先帝就让李尚隆弄出一个东西结合的建筑。

  只不过先帝建设的这个皇宫只采纳了华夏江南建筑和东罗马拜占庭式建筑组成的。

  但是这就产生了一个冲突,因为东罗马拜占庭式样的建筑,建筑虽然已经相比原本的古罗马式建筑和古希腊式建筑都比宏伟,而华夏帝国的江南建筑则是精致,所以以华夏建筑为主体,拜占庭帝国建筑为辅助,还是拜占庭帝国建筑为主,华夏江南建筑为辅这是个问题。

  但是先帝是华夏人,而且建筑师李尚隆也是华夏人,他们认为建筑还是应当以华夏帝国建筑风格为主,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建筑为辅。

  临时皇宫之中以华夏榫卯式结构,江南的粉墙黛瓦建筑为主,而又加上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独立方柱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样式的建筑为辅。

  内部装饰上除了华夏帝国的装饰还加上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内部装饰,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内部装饰极具特点,墙面往往铺贴彩色大理石和具有拜占庭独特的特点的柱头,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多为忍冬草。

  这也是华夏帝国的主要建筑风格,朝廷大臣如丞相梅安道,各个尚书的房屋也是具备华夏帝国江南式建筑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建筑,而园林则采用了华夏帝国的建筑风格。

  而华夏帝国百姓的建筑就简单了,一般华夏帝国百姓的建筑都是江南粉墙黛瓦的建筑。

  而政府中书省里面的各个部门建筑也几乎是采用了华夏帝国传统建筑,只不过在华夏帝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加入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建筑。

  华夏帝国的政府部门的在华夏帝国传统的建筑之外还加入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建筑,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建筑屋顶造型,普遍都是使用“穹窿顶”,华夏帝国政府部门也是如此。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建筑的第二个特点是建筑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建筑中,他们的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的突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都是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

  而建筑师李尚隆则在里边儿加入了华夏帝国建筑,也就是说,华夏帝国的政府部门建筑不同于皇宫,皇宫可以各式各样的建筑合理搭配,但是政府部门的建筑先帝要求老实人要把华夏建筑弄成中心部件,外表和建筑结构都要用华夏建筑,然后再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弄得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