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不甘心的结局(1/2)
飞鱼今天晚上通宵码字,给大家一个交代。暂时重复一下,一小时后刷新就好

  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刚刚放下巴甫洛夫的电话。

  其实不用巴甫洛夫打电话,西南方面军的情况早已令他恼火异常了。但更令他费解的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诺门坎挽救过局势,重创日军的朱可夫,这一次面对德军时,不但没能给敌人任何有力的打击,而且还一再向自己建议后撤,要主动放弃大把国土。

  他实在想不通,自己一直看重的朱可夫为什么毫无能力指挥他的部队打败德国人,甚至在危急时刻拒不执行统帅部的进攻命令。

  斯大林想起几年前,那时的朱可夫留给他的印象很不错。对日作战初露锋芒,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和组织能力,凯旋莫斯科,受到举国赞扬,荣膺“苏联英雄”称号。正因如此,他才把朱可夫提前晋升为大将,并任命为苏联最大的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

  后来,基辅军区改为现在的西南方面军,朱可夫改仍苏军总参谋长。

  如今把朱可夫调回西南方面军指导工作,也是让他回到自己的老部队,不应该会不适应啊。想当初,朱可夫去远东,接手的可全都是陌生的部队,最终还不是打退了日军的疯狂进攻,彻底打消了日军北上的念头。现在指挥老部下,效果理所应当会更好才是啊。

  此时的斯大林还只知道日本部队的凶猛和顽强,却还完全没有来得及体验和熟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虽然已经对德国选择了,可斯大林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对手。德军和他之前了解的日军不一样,或者说完全可以称之为全面升级版的日军。

  德国党卫军在战斗过程中,悍勇和顽强的程度丝毫不比日本那些信奉武士道的狂热士兵差。而德国国防军的武器装备还有战术体系,更是要比日本强上一大截。

  别说朱可夫现在接手的部队,是已经在前面自杀式进攻中损失惨重的西南方面军残部。哪怕让朱可夫带领全盛时期的西南方面军,也不可能完成斯大林下达的进攻要求。

  甚至可以说完全相反,朱可夫现在抗命不攻,要求后撤,才是真正挽救苏军,适合用来对抗德军的方式。

  就如同另外一个时空中德国军神曼斯坦因百般劝谏希特勒后撤部队,缩短防线一个道理。这可时空中的朱可夫,也遇到了同样的选项。

  按照斯大林的要求,无异于是会葬送手底下部队的。出于自己作为一名指挥官的责任感,朱可夫只能对斯大林提出他最讨厌的后撤建议。

  只可惜,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曼斯坦因直言不讳的下场是被希特勒解职。而现在的朱可夫,还面对一个内部死敌,庸才将领巴甫洛夫。

  一心想要报复朱可夫的巴甫洛夫,已经无数次在后方诋毁过朱可夫,甚至编撰了朱可夫勾结德国人的流言。

  流言中讲到,朱可夫对付日本人的时候明明都能迅速获胜,为什么在面对德国人的时候就百般怯懦,而且还多次提出放弃国土,任由德军占领苏联领土。于是,流言重伤朱可夫通敌,否则不可能出现今天的局面。

  对此,一直为了苏德战局尽心尽力的朱可夫,简直是百口莫辩。另外,一门心思放在战局上的他,也没有向巴甫洛夫那样,一天到晚不务正业,老是把重心放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上。

  可明明是朱可夫忠心耿耿,巴甫洛夫阴险狡诈,但在斯大林那里可不这么看。

  在斯大林眼中,同为自己一手提拔的新晋将领,巴甫洛夫报告时条理清晰,显得老持稳重,很有信心。而且得益于巴甫洛夫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苏联高层中对他的口碑也非常不错。

  反观朱可夫,到有些显得自大妄为。

  作为一个武将,朱可夫无疑是优秀的。他在军事上具备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领导指挥才能,可这类型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性格是简单而粗暴的,喜怒形于色,爆粗口也已经是一种惯常之事了。从朱可夫在诺门坎领兵对战日本便可以看出,朱可夫治军是较为严厉的,对于士兵也很严格的。

  如果光是对士兵严格也就算了,关键是朱可夫对同僚也严格,经常对看不惯的同僚加以指着批评,这就导致他在苏联高层人缘极差。

  再者,朱可夫的性格棱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