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圣诞 十(1/5)
Ps.感谢书友蓝染0惣0右介、JiangXN、开心雄军、书友20180223182103577、s云动八方的打赏,谢谢你们的支持。

  1879年12月25日上午十时,当法国哈瓦斯通讯社的爆炸性新闻通稿,依照“三边四社协定”的要求,出现在路透社与沃尔夫社总编桌面上的时候。

  几乎没人敢相信,一支俄罗斯舰队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突然跨越丹麦冲出了波罗的海,就在英国人眼皮子底下强行穿越英吉利海峡,顺利到达法国的布莱斯特港。

  虽然对现实存疑,但是路透社与沃尔夫社的编辑们还是出于理智,相信哈瓦斯通信社同行们的职业操守,只比巴黎街头的号外晚了两个小时后,英文与德文的新号外就开始在伦敦与柏林午后的街头飞舞。

  沃尔夫社还算秉承着德国人一向的严谨作风,号外的标题仅仅是“俄罗斯帝国海军出现在法国布莱斯特”,在突发新闻下面的社论中,用大量篇幅着重讨论了法俄联盟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可能性给德国带来的危害。

  路透社的号外与社论则更加直接,也更加激烈,直接用上了“法俄海军联手挑战大英帝国海权”,这个令人震撼的号外标题,激烈标题带来的严重感,让伦敦的读者也更加愿意掏腰包关注此事。

  事实上,如果看到哈瓦斯通信社在巴黎街头散发的号外,沃尔夫社会觉得自己的新闻报道过于理性,平淡的像杯水,而路透社会觉自己的新闻标题,比一只小奶猫的嘶吼还要无力。

  “旧王已死,新王当立-世界将由法俄决定!”

  “日不落骸骨上的新秩序!”

  “法国要向英德说不!”

  法国人的标题一个比一个,更夺人眼球。

  在突发性事件的面前,新闻界往往比外交领域的专业人士们更快一步,直到下午三时,伦敦白厅与柏林威廉大街前,忽然间涌来了大批穿着各式节日服装的外交官们,急匆匆的撞到一起,随后各式的询问与命令,通过电报如雪花般的在英、德、法、俄与丹麦之间飞舞。

  与新闻记者们一样,英德外交官们也希望更快更准确的搞清楚这件事情的原委,因为唐宁街十号、舒伦堡乃至白金汉宫与夏洛腾堡宫里的大人物们,都在焦急的等待着。

  而爱丽舍宫、奥塞码头和协和广场的大佬们,与整个法国的民众一起陷入了比圣诞节更为疯狂的欢乐气氛中,香榭丽舍大街上出现了久违的,充满欢乐、自信和骄傲的爱国游行者。

  呼喊着“伟大的法兰西万岁!”口号的人群里,自然少不了玛丽安娜的形象,既有穿戴着整整齐齐代表共和派的玛丽安娜,也有坦胸露乳代表革命派的玛丽安娜,如果是在往常,扛着两种不同穿着玛丽安娜的人群相遇,必定会互相高声咒骂,至少也是互相吐口水。

  还好今天,至少是今天,得到法俄联盟消息从巴黎各处赶来的法国人,如潮水般兴奋的穿越凯旋门,沿着香榭丽舍大街,朝着爱丽舍宫的方向,拥挤着奋力的推进,只为向法国总统高喊一声“自由伟大的法兰西万岁!”

  被昵称为奥塞码头的法国外交部,甚至打破了圣诞日不工作的传统,傍晚六时许,面对着拥挤在外交部大楼前的法国记者们,破例的发表了一份内容简单,但措辞强硬的圣诞外交声明。

  “就在今天(1879年12月25日),俄罗斯帝国海军波罗的海先遣舰队的4艘军舰,顺利的造访了法国位于布雷斯特港的海军基地,这次访问是法俄之间,在未来一系列军事合作的开始。”

  “法俄两国的军事合作,完全基于自愿与平等的原则,也是两国共同利益的所在。”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法俄两国的联盟将是世界秩序的决定性力量。”

  这份简短的外交声明,无疑是在已经沸腾的英德油锅里泼进了一大碗的水。

  原本白厅的外交人员为塞西尔外相准备了一份,立场与措辞都相当温和的外交声明,认为英吉利海峡也好,丹麦的海峡也罢,英国政府都认为它们都属于国际水域,俄罗斯人理应享受自由航行权,英国政府对帝俄海军访问法国军港持完全开放的态度。

  一得到法国外交部的圣诞声明后,驻巴黎的英国外交官丝毫不敢怠慢,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