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要有光 上(1/2)
周六下午,柏林,菩提树下大街,太子宫。

  皇储妃的周末沙龙如期举行。

  其实在周五的早上,乔伊拿到周六下午的参加沙龙聚会的客人名单时,就已经兴奋不已。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乔伊从名单中一长串的被邀请者的姓名里,发现了几个后世很是耳熟能详的大人物,比如在德国人心中最伟大赫尔曼-冯-亥姆霍兹教授(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是乔伊前世德国乃至世界最棒的研究中心)、威廉-康拉德-伦琴教授、恩斯特-马赫教授、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教授。

  另一方面,哪怕算上与自己相熟的罗伯特-科赫教授和他的学生们,乔伊在这份名单中能认识的名字也不足十分之一,由此可见参加沙龙的大人物很是不少。

  皇储妃的沙龙,在柏林,甚至是整个德国文化和科学界都是赫赫有名,原因无非有两个:

  其一,在皇储夫妇的强势庇护下,在沙龙上任何人的任何观点都可以是开放的。观点上的激烈的碰撞和摩擦出来的火花,虽然难免有些火药味,但是那些尖锐的甚至有些让人害怕的观点,却让很多人享受到了来自灵魂上的战栗,以及随后而来的科学与人文领域研究和创作上的快感。

  所以大家都将皇储妃的沙龙视为,能够自由的进行灵魂上激烈战斗的战场,一块文化和科学上的圣地。也正因为这份无拘无束的学术自由,让帝国老宰相如鲠在喉,也是他与皇储成为政敌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就是皇储妃慷慨,尤其是针对科学和文化界的慷慨资助,让很多人能够不受财力束缚的进行科学上的研究和文化上的创作。而且皇储妃的资助并不像同时期其他私人基金有那么多的附加条件,可以说对大多数受资助者基本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仅仅是和几位著名的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活动家们有个私下的约定:诸位社会活动家们,你们可以批评皇储工作,但是不能对皇储人身进行攻击。而在这些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活动家们看来,皇储从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就不在担任政府的任何重要公职,让他们去批评一个博物馆馆长的工作...基本没有人会去做这么无聊的事情。

  但是今天却有些不同,皇储就要担任帝国的经济部长,做为社会主义工人党的长期赞助人和支持者,皇储妃不得不赶紧借着这次沙龙的机会,再次与这几位重要的活动家们进行沟通。这也就是为什么周三晚上,皇储妃特别强调让乔伊做好这个沙龙小主人的原因,因为接待科学界诸位大神的重任将落在乔伊肩膀上,而皇储妃重要工作是要接待这些皇储政治上的重要盟友们。

  看着手中这份名单,乔伊回想着前几天自己想封神的幼稚想法,不仅脸上一阵发烫。工业2.0的电气化时代,这绝不可能是一个人所能构建的。工业1.0或许可以符号化,说是瓦特的时代。但是历史上的工业2.0时代却是一群人的时代,是法拉第、麦克斯韦、基尔霍夫、特斯拉、爱迪生的时代,是科赫、贝林、欧立希的时代,是玻尔兹曼、普朗克、爱因斯坦、薛定谔的时代,是赫兹、马可尼、贝尔的时代,是等等无数伟大人物的众神时代。

  这也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经济体系的时代,不是一两件超级产品就是左右世界的时代。无论是从重工业到轻工业,还是从农业到服务业,都需要的是一个体系,一个建立在科学和理论上的体系,才能保证国家屹立在世界强国之列,这是一个比较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等各方面,谁的体系更强大的时代。

  哪怕你有一个武器,一件超级武器,也并不代表你就是强国。就像乔伊前世东亚半岛上的某国,民众活的像咸鱼一样,而那个带头的梳着一脑袋怪异发型的胖头鱼活的再潇洒,哪怕说自己搞出氢弹,在世人眼里也是当做一个天大的笑话来看。

  一个从一百多年后穿越的普通人,或许可以随手默写出超越这个时代的公式,但绝没有几个人能把公式求证过程的数学方法论写出来,而这几个人中,恰恰就不包括乔伊自己。乔伊看着名单沉思了许久,终于想明白一点,我终究还仅仅是个凡人。

  “我封不了神,但我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我唯一的优势是知道这个世界将如何前进,包括科学的进程。我现在需要的做的事就是找到对的人,去做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