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条老路
牵连其中嘞!你便是当时的一个捕头了!”

  这让刘大不禁回想起当年在东京城轰动一时的保康门张生一案。

  这本事一个书生意气的小事,最后却演变成一场滔天巨变,牵连出了大长公主和驸马,还牵连出了灵寿韩家,当朝龙图阁大学士,判大理寺的韩亿都被牵扯进去,身败名裂。

  刘大望向赵祯道:“贵人认识俺”

  赵祯笑着点头:“忽然觉得你眼熟,只是宋哲已经入了刑部,你也算是当年有功之人,为何还是神都城中的一个小捕头”

  当年宋哲可是没有一人居功,把参与调查的所有官吏的名字都写入奏疏之中,赵祯见过刘大,对他脸上的刀疤印象很深,所以才记住。

  刘大看了看四周,有瞧见赵祯的身边只有三才一人,微微苦笑道:“好让这位贵人知晓,其实也怨不得旁人,只是俺一大老粗,识字不多,就会办事,抓人,可现在衙门中的人都要勘磨试才能升官,俺这勘磨过不去啊!”

  赵祯忽然觉得有些可笑,又觉得有些悲哀,现在的大宋已经逐渐走上一条老路,唯有读书方能出人头地,但有些东西却是书中也不曾有的。

  当然,赵祯不否定读书学习之中获得的知识的用处,但眼前刘大的这个例子便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技术人员应该考核技术,而不是之乎者也的学问。

  这恐怕就是刘大的悲哀,也是如今大宋制度的悲哀。

  在朝堂之上算不得什么,因为朝堂需要的就是学习能力,做事能力,读书读的越好,脑子便越灵活,从书中得到的启发便越多,能力便越出众。

  但像刘大这种专业的技术人员,考核与勘磨的就该是他的业务能力高低,而不是经史子集之类的东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