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与祖宗之法
改革和高效,安稳却是极为重要的

  赵祯是皇帝,是大宋的官家,可惜有些时候他做事也要得到整个朝堂的支持,最少是两府相公的支持,他完全能把包拯外放,把不支持的人都外放出去,可如此一来,便会有更多的官员抗议,更多的官员上疏,矛盾就会愈演愈烈。

  “蛋糕”可不是谁都能动的,赵祯为何能轻易的改枢密院为参谋院原因很简单,大宋的军权本就是握在帝王手中,只需一句话,武将的任免便能决定,并且得到文臣的大力支持。

  可到了文官自己的身上,问题就严重了,文官是本就掌握实权的!自从大宋开国以来不断的对文官的权利进行加强,也不断的打造一个开明的朝堂,于是文官甚至可以做出拒接圣旨,从而逼迫皇帝的中旨也无人敢接。

  大宋两次轰轰烈烈的改革为何失败

  叠床架屋虽然限制了文官的权利,虽然让文官没了作乱的可能,但并没有限制文官的权利总量,该有的他们依旧保有,只不过分散了而已,当他们的集体利益受到威胁时,这股看不见的权利便会发挥作用

  赵祯清楚这一点,所谓的相权其实就是整个文官体系的权利,即便是范仲淹站在了自己这一边也依然如此,他并不能直接代表所有的文官。

  当然,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心思赵祯是知道的,他们支持改革就是在支持自己,大宋的官制改革后便会与一个相对完整的相权体系。

  明知对自己有利,为何要去避免赵祯这是在拉着两府一起进行改革虽然枢密院早已成为赵祯的掌中之物。

  。顶点5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