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海上丝路 2、出奇划策(2/3)
:你这个乘人之危家伙,当了几年乌龟,用人家徐鲲留在你家的银子,当年自己监工的大宅院刚刚落成,就被你小子轻而易举给买走了,自己所得的银子,几乎全被黄炳文所骗走……

  回想起这些往事,吴襄顿时有了主意,撇着嘴讲道:“我说妹夫,你还别不信,这得看卖给谁。”

  何氏夫人依然哭个不停,朱辉哪有闲心跟他斗嘴,想揍他一顿也不妥,不管怎么说,他是吴莲的哥哥,自己在京城落难时,还是被他救出来的,于是,便不再理他。

  沉默了片刻,汤景郁闷地问道:“吴公子,那你就说说,这山参到底应该卖给谁?”

  吴襄宛然一笑,答道:“那还用说吗?既然说能把你那座老王府买下来,自然得去问问王府现在的主人,汤大官人,你说是不是?”

  信国公、襄武东瓯王汤和,是当年跟随太祖打天下功臣中,唯一得以保全的开国元勋,在金陵城给汤氏后人留下了这座王府,一百六十年过去了,不肖子孙汤景,把那座王府抵押给了兴记钱庄,后来卖给了江南提学官吴学政,到了这会儿,汤景才算明白他的意思,吴襄想让自己去借钱。

  对汤景来讲,他不是开不了口,而是知道开口之后,也借不到几个钱,心中不免一丝凄凉,急忙反驳道:“吴公子啊、吴公子!你还有脸说?当年,我买下你那座宅子的时候,你可是答应过吴大人,给人家十万两银子的佣钱,可是你给了人家多少?后来,吴大人追到了我那儿,看你当时那落魄的可怜相,有四万两银子是我帮你还的。”

  吴襄可不觉得害臊,微笑着答道:“是啊,那时候,动不动都是几万两银子的花销,如今吃口包子都得算计,汤大官人,本公子没有太大的能耐,就是脑袋活络,如今给你指条明路,走不走随你。”

  “唉!”汤景长叹一声,赶忙低下了头,把玩起了那些老山参。

  “怎么样?汤大官人。”吴襄说着,把一棵老山参夺了过来,叹道:“瞧这仙物,不用在皇后娘娘身上,那真是可惜了!唉,可叹隆庆老儿没这福气,不过,汤大官人,你若把这些老山参卖给吴大人,我敢保证,这仙参化为雨露,还得落到皇后娘娘的身上……”

  朱辉终于忍无可忍,赶快拿手捂住了他的嘴,怒道:“你可真会作死!”

  被充军发配这两年间,汤景一直待在深山老林,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懵懵懂懂地问道:“吴公子,你打什么哑谜?有什么话明说吧。”

  就在吴襄张口之际,忽听朱辉讲道:“不可再胡言乱语,如今,咱们都是戴罪之身,讲这些大逆不道、以讹传讹的话,万一被人听见告了官府,恐怕咱们都得斩立决。”

  听罢朱辉之言,汤景顿时来了兴趣,追着吴襄问道:“这到底是什么典故?你得给我讲清楚,要不然,我就告发你。”

  于是,吴襄趴在他的耳边,低声讲道:“大官人,兄弟我跟杨公子到了京师,可真没白混,吴学政在江南贡院原地踏步很多年,早有意思到京师活动、活动,像他这种资历,要不是海瑞压着,早就弄个侍郎、尚书什么的当当,你把这些老山参卖给他,我敢保证他能出大价钱。”

  “言之有理!”汤景边听边点头,但他还是难以理解,接着问道:“难道说皇后娘娘看上了吴学政?”

  吴襄差点把鼻子快给气歪了,答道:“如今,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当了小皇帝的老师,出入宫廷如入无人之境,呵呵,听说这位张大人的嗜好,和隆庆老儿差不多,剩下的你自己去想吧,我可什么都没说!”

  汤景听罢,把脑门一拍,认真地问道:“我说好兄弟,咱说正经的,如果卖给吴学政,咱得要多少银子?”

  吴襄马上伸出了一只巴掌,朝着汤景点了点头。

  “五万两!”汤景惊讶地问道。

  “五万两,让他做梦去吧!”吴襄不屑地答道。

  朱辉觉得他们实在过分,颇为生气地问道:“你到底想要多少?”

  神色严肃的吴襄答道:“五十万两,只能多不能少!”

  “你是不是想钱想疯了?”朱辉吃惊地问道。

  吴襄不再搭理朱辉,拍着汤景的肩膀讲道:“咱们回到南京之后,你自己拿着一棵参,悄悄去找吴学政,叫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