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金陵金梦 60、谋篇布局(2/4)
招募工人,让他们有家有业,有一技之长,便是莫大的善事。”

  “好!不愧为开国功勋襄武东瓯王之后。若有这样的胸怀,在海某看来,你也算是国之栋梁。”海瑞赞道。

  沉默了片刻,汤景问道:“只不过,我已将‘机户领织’的牌照,报给了织造局的刘公公,到现在还迟迟没给答复,请问海大人,这可如何是好?”

  “什么叫机户领织?”朱辉问道。

  “咱明朝的官丝织业,隶属于内府的织造局和工部的织染局,织造局供应宫廷和衙门所用,工部局以备公用。为了使派织数量和织坊产量相匹配,便有了机户领织制度。汤大官人,织造局不给你发牌照,你可以到巡抚衙门掌管的工部局领织,虽比不了织造局的利润丰厚,但所产盈余,你可以售往海外。”海瑞答道。

  “好主意。”朱辉听罢,面带喜悦之情,高声赞道,“月空长老有意远渡重洋、宣化四海,所需经费算是有了着落,若是能将自家丝织卖往海外,用不了两年,我们就有能力招募水手、打造一支远洋舰队……”

  没等朱辉把话讲完,汤景勃然大怒,骂道:“你懂个P!当年郑和下西洋乃是倾国之力,耗费白银高达数千万两之巨,咱们谁有这个能力?你们真是异想天开!”

  “这些暂且不提。”何氏夫人劝道:“海大人,那就这么说定,奴婢自幼纺丝织布,干领织印染这活自然不在话下,协助我家相公管理印染织坊、广纳工人、善待匠役,把海外贸易的生意,交给月空长老,可谓皆大欢喜。”

  发现汤景又要拍案而起,海瑞把脸一沉,答道:“好!就这么说定了,衙门已把你们房契、地契转押给了兴记钱庄,庞掌柜随时可以给你们放款,赶紧把印染织坊办起来吧。”

  眼泪汪汪的汤景试探着问道:“海大人,建织坊、招工匠、备原料,五十万两银子怕是不够使,看能不能请庞掌柜通融一下?借我七十万两还差不多。”

  这时,朱辉发现海瑞面露难色,转而对汤景问道:“叔叔,太仓黄渡港是不是还有些银子?”

  汤景闻言,顿时脸色突变,心中暗骂:该死的冤家!担心他把那三十万两银子的事给揭穿,赶忙答道:“你这臭小子,什么都不懂!我想多借点银子,希望把咱家的织坊办得规模大些,好给月空长老筹集川资路费。”

  于是,朱辉微笑着答道:“叔叔,你若真需要银子,或许我能帮衬一些,就不必再让海大人为难了。”

  听到此处,汤景心头一震,难道说吴莲的那笔巨款,已经到了他的手中?也跟着呵呵一乐,训斥道:“小小的年纪,整天大话连篇,你懂什么?就算把你扒皮剔骨熬油,又能帮衬多少?”

  “只要真是办织坊需要,请婶婶给我说一声就行。”朱辉答道。

  这时,汤景立刻意识到,吴莲的那笔巨款,肯定在朱辉之手无疑,看来这小子对自己很不信任,还跟我玩心计,呵呵,不把你手里的银子全部掏出来,我算是白活这么大年纪!想到这儿,顿时又露出了笑容。

  最后,海瑞催促道:“既然如此,那就赶紧选址、准备开张吧。”

  当年,太祖朱元璋在金陵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封诸将为公侯,在紫金山设太史监,观测天象,首任太史令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基、刘伯温。

  洪武二年,太祖命刘基筑城,补新宫于钟山之阳,筑京师五十余里,内有十三座城门,外有十八座城门。

  神策金川仪风门,怀远清凉到石城,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定太平。

  后来,迁三山填燕雀、秉承古制扩建京师,将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只能开在“市”中,里和市环以高墙,设置里门和市门,在东起大中桥,西至三山门(今水西门),南自聚宝门(今中华门),北抵北门桥(今珠江路北),设置了十八个作坊。

  如今,顺天府改为应天府,里和市的界限已没那么明显,不过,汤景在选址方面,还是颇费了番苦心,最终,在北门桥外买了家织坊的旧址,开始增添织机、染缸等设备,招募工人、采购原料,在朱辉和宋河的保护下,汤景忙活到了清明节,“汤记印染织坊”终于开了张。

  在此期间,黄炳文也没有闲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