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月是故乡明(2/3)
着脸哭出了声来。

  阿德公来劝道:“孩子,天不早啦,我们回去吧。”

  许灵儿止住了哭声,点头答道:“爷爷,终于认识家门了,今后我还会回来的。”

  阿德公也听见了冯安这席话,关切地问道:“孩子,你还没成家吗?”

  许灵儿默默地点了点头。

  “孩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管当差有多忙,还是不要误了终身大事……”

  未等阿德公把话讲完,许灵儿答道:“爷爷,无论后世子孙将来在何处,我们都不要忘了,这儿才是我们的根。”

  次日清早,许灵儿等人收拾停当准备出行,阿德公率全村男女老幼,把她们送往十里长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一群幼童的读书声传来,许灵儿停下了脚步,站在阿德公及送行的乡亲面前,深鞠一躬,劝道:“爷爷,各位叔叔、大伯,各位乡亲,请回吧。”

  大家纷纷和许灵儿道别,满含热泪的阿德公讲道:“孩子,你要记住,常回来看看。”

  许灵儿跪在阿德公面前,磕了三个头,这才和冯安等人一起上了马,回头与父老乡亲们执手告别……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在蒙童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许灵儿含泪离开了故乡。

  按照既定的行程,从九江登船前往南京,二月二抵达下关码头。

  在南京找了家客栈住了下来,许灵儿又劝道:“姐姐,一路辛苦你们了,接下来走镇江,沿大运河至天津卫,出山海关到辽东,这一路我都很熟,你们可以放心回去了。”

  “灵儿姑娘莫要见怪,我必须把你送到李成梁大人的帐下,这是胡大人的命令,我们可不敢抗命啊。”冯安答道。

  许灵儿知道多说无益,便笑道:“冯将军,你真是一位知心的姐姐,其实,我是想在南京多住几天,不知你会不会介意?”

  “只要你愿意,住多久都行。”冯安答道。

  “这里有位客商,也曾遭到过海盗掠的绑架,被我们解救了回来,我想去看看他。”

  “悉听尊便吧,妹妹,只要你不觉得我们碍事就行。”

  既然到了南京,不能不到汤景家去看看,于是,许灵儿带着冯安等人来到鼓楼繁华闹市,敲开了汤府的大门。

  门童只开了半扇,问道:“你们找谁?”

  “汤大官人在家吗?”许灵儿问道。

  “这儿的主人姓吴,不姓汤,你们走吧。”门童说罢,就赶紧关上了门。

  许灵儿十分失望,不知汤家又出了什么事?

  到了繁华都市,许灵儿决定好好请冯安等人吃顿饭,便带着众人来到一家大饭庄,伙计热情地把她们迎了进来。

  还没到午饭时间,里边客人并不多,跑堂的给大家沏上了茶水,把菜谱摆在了她们的面前。

  许灵儿笑着讲道:“吃了一路粗茶淡饭,各位都辛苦了!今天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应该吃炒腊肉,呵呵,想必腊肉大家都吃腻了,现在山珍海味放开了吃,想吃什么尽管点来。”

  “不用破费了,我们都是自小吃粮当兵,没什么讲究的。”冯安答道。

  “姐姐不要与我客气。”许灵儿把伙计喊了过来,让他介绍这儿的风味特色。

  听罢伙计绘声绘色的介绍,每人都点了个自己喜欢的菜,趁还未上菜之机,许灵儿问道:“请问你可认识对面街上的汤景、汤大官人?”

  伙计顿时一愣,满脸疑惑地问道:“你们是外地来的吧,和汤景很熟吗?”

  “都是生意人,有过一面之交。”

  “是吗?你们是来找他的?”这个伙计又接着问道。

  “路过南京前来看看,却不知他搬去了何处。”

  “姑娘,不瞒你说,汤景被抄家了。”

  许灵儿吃惊地问道:“这到底是何缘故?”

  “唉,真是令人意外,谁能想到,作为世袭罔替的王爷之后,汤景离家期间居然当过海盗,更离谱的是,他还竟敢在家中窝藏倭寇!”

  许灵儿简直不敢相信,瞪大了眼睛问道:“请问何出此言?这、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