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京师陷重围(2/3)
夫,活这么大岁数,除了和戚继光将军打过交道,他连七品县令都没见过,心中不免疑虑重重,不知此番进京到底是福是祸……

  于是,许仪后絮絮叨叨地叮嘱起了儿子,到了京师重地,言行举止一定要格外慎重,对于父亲的谆谆教导,许灵儿一一点头答应。

  卫队将许家父子送到了工部的驿舘,工部侍郎、兼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赵文华头戴乌纱、腰扎玉带,身着大红的官服,率领一群官员站在门外迎接。

  张岳甩镫离鞍下了马,对赵文华拱手施礼,讲道:“末将张岳拜见赵大人,末将奉命护送许家父子来迟,还请恕罪。”

  赵文华面带愠怒,似乎带有责怪之意,对他摆了摆手,不咸不淡地答道:“张将军辛苦、免礼吧。”

  许家父子拜见了赵文华,被迎接进了驿舘,这时,已经安排好了丰盛的宴席。

  席间,张岳将军本欲夸赞一番许灵儿,却被许仪后以哀求的目光制止住了。

  于是,张岳将军把三位总兵联名的荐书掏了出来,准备把它交给赵文华,请他转给五军都护府提督、锦衣卫都指挥使、成国公朱希忠老王爷。

  许仪后见状,一把夺过荐书,撕了个粉碎,叹道:“请张将军见谅,民间这些传闻及致谢之词,多是以讹传讹,决不可轻信,小老儿本是一介村夫,能否有资格进宫当御医?恐怕还得经过一番考量。”

  赵文华本以为所谓的“荐书”,是患者给许仪后写的感谢信,其实,在罗文龙的极力推荐下,对许仪后的经历早已耳熟能详,便笑着讲道:“那些赞美之言不看也罢,许神医能进宫做御医,诸位,你们可知到底得益于何人的推荐?”

  朝廷内阁发文半年多来,在大江南北寻找许仪后,张岳也想知道推荐人到底是谁,便打听起了这件事。

  赵文华立刻岔开了话题,微笑着问起了许仪后:

  “请问阁下可是吉安桐坪人氏?”

  “正是。”

  “呵呵,阁下与当朝首辅严阁老大人是同乡。再请问阁下,是否自幼习岐黄之术?又专擅眼疾?”

  “正是。”

  “早年间,阁下曾在浙闽沿海一带行医,却被倭寇绑架到了东瀛,曾到过秦始皇派徐福所寻找的福地,有幸得神仙所指点,能配制出一种叫‘灵珠膏’的仙药,专门医治眼疾,可有此事?”

  “启禀赵大人,这可真是以讹传讹了。灵珠膏虽能医治眼疾,但并非是仙药。”

  “老先生是位诚实之人,本官深感欣慰。呵呵,若是遇到那些口出狂言之徒,进得宫去,早晚也会惹出弥天大祸,好!本官再敬你一杯。”赵文华说着,二人碰了一杯酒。

  许仪后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讲道:“承蒙赵大人的错爱,能进宫侍奉当今万岁爷,实乃小老儿的福分!在下乃乡野之夫,诚惶诚恐,实在不敢和当年的太医院院判李时珍大人相比,将来能给大内的御医打个下手,也就心满意足了。”

  “许神医过谦了,不管你的医术是不是神仙所赐,只要能治好病,那就是本事。招你进宫当太医院院判,乃是当朝首辅严阁老大人,在当今圣上面前极力举荐的结果,你就不要再推托了,若是让阁下在大内给御医打下手,那么,你让阁老大人的面子往哪搁?”

  听说是严嵩举荐自己,许仪后倒吸了一口冷气,讲道:“只怕小老儿在乡下散漫惯了,将来误了宫中的大事,会连累了阁老大人的。”

  “呵呵,诚如先生刚才所言,现在就让你进宫,尚为时过早,阁下还得经历一番考核。不知阁下知不知道,你的同乡、人称小阁老的工部侍郎严世蕃大人,其眼疾已有多年,各地的名医都曾给他医治过,至今未能好转,你若不负阁老大人的一片苦心,医治好小阁老大人的眼睛,便是报答阁老大人的举荐之恩。”

  张岳将军听出了其中的猫腻,心中暗想,怪不得朝廷内阁如此大张旗鼓,跑遍了大江南北,寻找得海上神仙真传的名医进京,忍不住感叹道:“五官不正,不得入阁。末将听说,小阁老因这眼疾吃了大亏。”

  赵文华对张岳怒目而视,他知道严世蕃在民间的口碑极为不佳,转过头来,和颜悦色地劝道:“看令公子也是一介书生,若能医治好小阁老的眼疾,公子参加科举,金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