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凝水环
心气高是一方面,罗南本心还是个谨慎的性子。他没有想一口吃个胖子,将相对复杂的“滴水剑”整体结构全部拿下,而是暂时忽略掉后面的五种加持结构,全副心神都盯住“凝水环”。

  这个结构回路,是精神干涉物质层面的起始和根基,不把它弄个通透,后面的也无从谈起。

  从放大的微观模型来看,“凝水环”的结构,更像是一个平滑的面包圈,中央空虚,整体上规则不复杂。可要以灵魂力量准确描绘出内外环的三维曲面结构,对很多人来说,可以直接跪了。

  这是武皇陛下强调的难点。

  然而,罗南在渐渐潮湿的卧室空气里,只失败了两回,就让相关的结构,呈现在虚空中。

  这枚凝水环,直径仅有0.02毫米,只这一手,就碾压了绝大部分觉醒者。

  当然,开始嘛,雕琢的功夫多了些,根据六耳的计时,是4.7秒。再加上水分子集聚成型的时间,已经奔着10秒去了。

  至于凝水环结构本身,粗糙还是难免,水珠成形后的维持时间相对于集聚时间,更是低得可怜,只有0.4秒,在实战上毫无意义。

  可有个词儿叫什么来着?熟能生巧!

  做这种工作,相较于人面蛛的能量信息运转结构,除了尺寸较小,也就等于是画一个比较复杂的圈子,不计较精度和细部的话,真的不费事。

  对这点罗南还有些不满——谁说消耗大来着?

  可这样确实方便大量练习,一个做好了,就不用再管,任它自己集聚水分子,然后碎裂。罗南只管做下一个,继续调整。

  三五秒一次,一分钟就是小二十次。很快他对凝水环结构熟悉了,大部分凝水环的塑形,都能压到两三秒以内,这样一分钟就奔着三十次去了。

  一分钟内,三十次重复,而且多数都是次品,难有实效。

  枯燥吗?挫败吗?也许有些人感觉是枯燥的、挫败的,可罗南不这么认为。

  一切都要看细节。

  他学速写、素描的时候,也是靠着大量练习,慢慢磨出来的。勾勒轮廓的时候,看似扯出一根根大差不差的线条,重复而乏味,其实是僵硬还是柔顺,是粗糙还是细腻,手是能够清晰感知到的,人的审美是能准确把握到的,相应的成就感必将随之而来。

  是的,只有思维细腻了,才能触碰到更微妙的层面,捕捉到一点点变化、一点点进步的成就感。

  如武皇陛下所说,“滴水剑”技法是一种结构艺术,稍微变形,就是一种造型艺术。他的感知,他的审美,是能够评判的。所以罗南可以借用以前的成功经验,知道自己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对前期的枯燥练习,也有相当的心理准备。

  距离不是太远,进步可以目见,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完成呢?

  罗南真的把它当成了画画,就按照当年的套路来,短时间的无脑练习之后,就不再轻易动念塑形,而是多动脑子,与武皇陛下的示例相对照,仔细模仿、修正。

  速度先慢下来,有所领悟之后,又开始提速;然后再慢、再提速;最后一路狂飙。罗南也忘了自己练习了多少次,开始还通过六耳记录一下,后来哪还顾得?

  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约摸快到中午饭点的时候,罗南心头灵光乍现,灵魂力量的画笔刻刀,出奇地流利明快,几乎感觉不到雕琢的过程,一缕念头,如一枚印章,稳稳按下,凝水环就刻印在精神与物质的层面交界处。

  这份感觉,如雨燕贴水而飞,划出浅浅水痕,刹那美景,镌刻在镜头之上,永远留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