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九.极高的价值(1/7)
潜规则之皇</a>
  暖阁中,唐书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景致,是的,玻璃窗,不用奇怪,这个年代本身就已经有了玻璃工艺,这个根本算不上什么多高深的难题,只不过这个年代的玻璃透明度不足而且产量不高而已。但既然唐书来了,那么肯定自然就会完全不同了,再有可能的情况下,唐书从来都不会亏待自己,洞庭湖君山岛自己的住处自然是首先装上了玻璃之类的,在公?审大会期间可是让很多门派很是震惊的。
  这也难怪,毕竟以如今玻璃的工艺和产量的问题,使得价格无比昂贵,更多的还是当成一种珍宝,但是在唐书这里却变成了随意使用的建筑用材,怎么可能不令人震撼哪!对此唐书表现的很是淡然,虽然他一如既往的虚荣,但见识经历的事情多了,对于一些小事儿什么的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如今这位特别的甚至称得上神秘的客人对于这种清晰透明的玻璃也是有些震骇,虽然蒙着一张面纱让人看不清她的神色,但只是从她不住打量的目光中就可以看出一二来。唐书也没有急着说话,静静的欣赏着窗外的雨景,临近初春,气温依然有些低,如今这样的雨水也称得上是冻雨,窗外寒风凛冽,细雨朦胧,洞庭湖上万千涟漪交缠荡漾,此情此景莫名让人有种寂寥的感觉。
  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飘渺轻灵的琴声,犹如天籁,不由引人随着音乐声心潮起伏。唐书听到琴声笑了笑,刘正风和曲洋两个如今过的倒是滋润,整日除了和家人相聚之外,就是在一起调琴弄箫,这正是他们一直盼望着的生活,如今得偿所愿,只能说惬意来形容了。倒是时不时的让君山岛上的众人很是有了些耳福。
  风声雨声琴声,声声入耳,那神秘的客人侧耳聆听着,甚至闭上了眼睛,很是沉醉的样子。这般风雅优美的琴声对于这位客人而言可是殊为难得的,她也是音乐大家,自然更能品味其中的韵味了,唐书也没有打扰,静静的喝着暖茶,这可是经典名茶君山银针,一边自得其乐的品味着茶水,一边打量着这位客人。
  “好琴!刚才的乐声,恐怕就是刘正风和曲洋两位吧?!这两位琴箫相和,音律知己之名这段时间在江湖上可是流传悠久,如今亲耳聆听了他们的乐声,才知道他们的品性技艺如何,他们能够拥有如此知己,想必也是一生足矣,怪不得两人分处两个阵营更有不低的地位,依然愿意退出江湖不问世事!”
  良久,那神秘客人悠然叹息一声,开口说道,声音娇嫩清脆,却蕴含着一种别样的韵味,有些深沉有些寂寥也有些羡慕,她也是音乐大家,很是清楚能够找到一个音律方面的知己是何等的不易,对于那种知音相解的境界也有些羡慕和向往,面对着刘正风和曲洋的事迹,她心中很是感叹。自古知音难求知己难寻。
  而喜欢音乐的人,一般都是心灵情绪比较敏感的人,面对如此事迹,自然越发的感叹了。唐书没有开口,虽然他也喜欢好听的音乐,但也只是简单的喜欢,更重要的是,唐书只把它当成一种工具和手段,哪怕现实中唐书已经有了音乐大家这样的称号,但他自己却很清楚,他从来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进入,更多的还是依靠其他的种种手段才能达到那种不可思议的效果,所以面对这种更为单纯更为执着的人士的时候,唐书只能沉默了。
  “还要多亏了唐公子了,不然刘正风和曲洋遭遇不幸的话,乐史又要少一佳话了,而且听闻这两位复原了广陵散,这可是件大事,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向那两位讨教讨教。”客人再次开口说道,向唐书道谢也很是真诚,对此唐书很是有些无言,只能挥挥手示意无碍,他还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以这位客人的身份,这样的感谢其实很没有立场的,但正是她这种处于音乐爱好者地位的感谢,才显得越发的真诚,也让唐书很是有些无语。因为唐书很清楚,这位客人尽管对于音乐很有一番认知,也很是喜爱,但是她还没有办法如刘正风和曲洋那样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这是身份地位乃至个人性格决定的。
  “这两位很是悠闲,如今不是游山玩水就是探讨乐理,回头姑娘有时间的话完全可以去探访一下,他们只是借居在这里,和天外楼并没有什么统属的关系。”唐书开口道,很是慨然的样子,他说的倒也算得上真的,刘正风和曲洋与天外楼确实没有统属关系,但以唐书的恩情,如果提出一些并不为难的要求的话,他们怎么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