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2/3)
体会。唇角抿得紧,很便收了目光,低眉敛目盯着站她身前婆婆廖氏。她穿了件浅金缎裙,背上绣着鸦青万字不断头暗纹,看久了,连视线仿佛都有些花,但是她却仍不愿抬眼。
  她早就感觉到了,从徐若麟步入这间华堂开始,他视线就若有似无地数次掠过自己,甚至带了些肆无忌惮。她自然明白他目光中隐含意思,却始终木着脸,目光里只剩冷漠与沉静——这是她当有样子。而这三年光阴里,大部分时间,这一点,她这个国公府里未亡人一直做得很好。
  ~~
  冗长祝礼终于近尾声。众人后一次跪拜后,飒踏靴鞋声中起身,望向此刻正端坐于乌檀椅上司国太,屏息等她发话。乐音停,站满人偌大华堂里,此刻寂静无声,连一声咳嗽也无。
  司国太年七十,发如雪,福圆面相,脸色亦红润。此刻扫过一眼立于她跟前一众密麻子孙族人,略微颔首后,开口道:“魏国公府,自第一代信德王袭至今,已是八代。人生七十古来稀,托先人福,我活至今日,能看到国公府再蒙圣恩,子孙亦出息不凡,今日又这般齐齐聚于此,心中自然十分宽慰。为人父母长祖者,无不思利子孙。今日我也别无多话,唯盼你们都能牢记徐家先祖训诲,希贤希圣。须知人孝道,不衣食奉养,惟持有善心,行合道理,如此才可谓真孝者。须谨记骄奢祸至,无忝家声。”
  众人齐声称是,再次跪拜领谢教诲。
  司国太含笑点头,道:“如此我也就宽心了。”
  毕竟是年纪大了,虽精神瞧着还颇是旺健,但这样一场撑下来,此刻早有些乏了。当家国公夫人廖氏见礼毕,便拿眼色暗示国太身边大丫头金枕,金枕会意,上前扶起国太下去衣。
  司国太一走,聚大堂里徐家人便也起身,照了次序纷纷散去。再过几个时辰,等天黑下来,寿筵便会如期而开,到时自然又是另一番繁盛景象。
  初念跟着廖氏起身,稍一抬眼,正见到立于她左前方不远处徐若麟转过身来,熟悉那张脸上带了丝若有似无笑,一双湛黑如墨眼再次落到了她脸上,二人四目相对,她立刻不着痕迹地挪开视线,看向正回身过来对自己说话廖氏。
  廖氏四十多岁,四方脸盘,两颧稍高,但因为保养得好,所以看起来并不显老。此刻望向初念道:“果儿今日跟着老太太,至晚便会送回你院里去。”
  果儿是徐若麟女儿,今年八岁,自小便丧母,因徐若麟再未续弦,先前一直跟着廖氏。头两年徐若麟北方随平王生乱时,国公府怕受牵连,将他逐出了宗祠,当时才五岁果儿便成了个烫手山芋,国公府里谁都不愿沾边,廖氏甚至打算将她送往庵子里寄养,后被司国太给拦了,叫留自己身边。只是她年纪大了,亲自教养话,精力毕竟有限,放任身边丫头婆子照看,又怕大宅院里下面人龌鹾多会糟了她,初念于是接了她到自己身边,一直养到了现。四月里平王进驻金陵称帝,百官战战栗栗伏地相迎,徐若麟也回到阔别数年徐家归宗认祖,廖氏便想将果儿接去,不想徐若麟却道了一句:“果儿与她二婶母情若母女,被教养得也极好。从前既跟她,如今也照跟着便是。”正是因了他这样轻飘飘一句话,果儿便一直未搬走,仍跟着初念。
  听到果儿名字,初念眼中终于现出温柔,低声道:“晓得了。若无事,媳妇这就回了。”
  廖氏微微点头,见她转身欲走,像是忽然想了起来,又道:“晚间寿筵,你若想去,带了荃儿也一道去便是,整日闷屋里也不好。”
  初念停下脚步,恭声道:“多些娘美意。只是荃儿前些时日因病功课落下了些,如今好了,我想着多督促才好。且我去了,小姑们想必也拘束,便不去了。”
  廖氏心中满意,道:“如此也好,你好生教养着荃儿,往后出息了,也是你福气。前日宫中赏赐下东西,等下我叫人拣些送去。”
  初念道谢,转身出了华堂。
  徐家二房堂弟徐邦亨觑准时机靠到徐若麟身前套近乎。徐若麟漫不经心地听他说话,眼角余光却一直注意着人群里她,直至她背影离去,见她竟始终没再看自己一眼,心中不,眉头微微拧起。徐邦亨见他神色不善,以为自己惹到了他,不敢再说,讪讪闭口。
  候外头阶下等待大丫头尺素和云屏见初念出来了,忙迎上去随着一道往素日居住濯锦院去。路上初念问了声徐荃,尺素道:“二奶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