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拾柒回(2/3)
哈……探花郎小小年纪,还真是重情重义之人。”坐在右首第三位的礼部侍郎陈书礼突然笑道:“一个女人,娶了不欢喜,放着便是,能费多少口粮,难为探花郎还想着放她自由。”
  礼部侍郎年约三旬,政绩上无功无过,但胜在做事兢兢业业,对皇上忠心耿耿。
  陈书礼此人性格十分开朗豁达,好似这天下没有烦恼事一般。是以每次皇上愁绪难解时,便会宣召陈书礼觐见,与他畅谈之后,心情也立刻转好,因此他很得皇上喜欢。
  可他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多情!
  他对每个看入眼的女子,都呵护备至,可惜他的感情犹如天际流星,划过了无痕迹。他的后院之中,现有的那些莺莺燕燕,怕是与皇上的后宫有得一拼。
  皇上欣赏他,对他的这些风流韵事,也是一笑置之。现在听见他如此说,也笑了起来,“是,爱卿所言极是,探花郎年纪小小,处事稳重,细致周到,朕极其欣慰。赐封,翰林院编修。”
  皇上话音落下,边上的太监即刻弯腰在他身边细细询问,半晌之后,他直起身子,拉长声音高声唱喏:“新科状元王从息,赐封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新科榜眼林明知,赐封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新科探花景亦文,赐封翰林院编修,正七品,钦此!”
  景亦文觉得自己汗都要下来了,这皇上怎么说着说着就赐封了。
  此时也顾不得想其他事,立即起身,与状元榜眼一起,走到皇上案几前,一撩长袍,直直跪下,弯腰磕头道:“谢皇上隆恩!”
  “都起来吧!”
  “谢皇上!”
  景亦文与王从息,林明知一道起身,又坐回到位置上。
  胡莞尔的视线从景亦文跪在自己面前起,便没有离开过他,笑得有些意味不明:景亦文,你终于,也有跪在我面前的一天!!!
  “莞尔,”皇上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她猛然回过神来,幸好皇帝没有发现她的异样。
  她听见皇帝问:“我刚听你说起景卿的事情,似是颇为熟悉,你们是旧识?”
  “是,臣妾的母亲和景大人的母亲,是表姐妹,自幼一起长大。”
  “是了,”皇上轻轻一拍案几,说道:“这样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景卿的家乡也在扬州。”
  “正是。”
  “阳春三月,扬州正是好时节呀!”
  “是。”景亦文恭敬地点头道。
  “有多久没回去了?”
  “微臣体弱,家中长辈担心长途奔波吃不消,是以微臣自大宏四年入京之后,便再没有回去过。”
  “我朝一向以孝道为尊,这么久不回去,实在不妥。朕便赐你二个月假期,你回扬州看看,也顺便替莞尔,回去探探亲。”
  “谢皇上恩典!”景亦文又赶紧起身下跪磕头。
  恩荣宴后,景亦文又在景府呆了两日,待接到正式赐封的圣旨,这才返回扬州。
  回到扬州后,景如天虽早已得到消息,待看见景亦文,以及他手中的圣旨时,还是激动不已。
  他带着景亦文,开祠堂,祭祖,把圣旨供在香案上,以告慰先祖之灵——我们景家,多少年了,终于也出了一位探花郎!
  祭祖之后,又是接待亲戚朋友的到访,景亦文回到家的日子,便是整日忙碌在人情往来之中。
  好容易到今日才得闲,景亦文本想多睡一会儿,一大早便被到访的景亦涵吵醒了。无奈之下,只得让小厮领他到书房。
  景亦涵进来后,东拉西扯地说了好久,直到景亦文不耐烦,“大哥,你这一大早的来,便是与我闲聊的吗?”
  听见他这样说,景亦涵犹豫了半晌,最后才小声问:“你这些年在京城,有没有……有没有……见到她?”
  她?
  景亦文条件反射地想问她是谁?
  后来看见景亦涵那焦急中又略带羞涩的表情,突然想起来她是谁,“见到了,回来之前见到的。”
  “她过的如何?”乍然听见有她的消息,景亦涵有些激动,“可曾嫁人?”
  “嫁人了,她过的很好,”景亦文想起胡莞尔在皇帝面前,巧笑嫣然的样子,又补上一句,“不能再好了!”
  “她的夫家是做什么的?”
  “当今圣上。”景亦文见景亦涵不能理解的样子,便耐心补充道:“胡莞尔现在是宫中的淑妃娘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