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刘芾的思考
的政策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联邦国内的近200个民族已经基本被融合了,而那些抵触联邦政策和民族和个人,绝大多数都被用各种方式消除掉了,在这方面刘芾一点都不手软。
  20年的时间,基本就是2到3代人了,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接受的就是汉语和英语教育,在幼儿园和学校中的同伴虽然有可能长相和民族和自己不一样,但是说的话、吃的饭、写的字都一样,那么这个孩子上大之后,就很难再去认同原来自己的什么民族了,而且联邦政府还采用了混居、严格消除各族文字、历史、文化、甚至服饰的严厉手段,另外在身份证明上也只有居住地而没有什么民族。
  所以到了现在,第2带以后的联邦居民都已经对民族这个词很陌生了,这些新生代们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找到更好的工作,如何住上大房子开上好车,而没人再去关心自己原来是什么民族,因为在联邦的国内很少能见到和用到这个词,唯一还保留着这个词汇和思想的就是那些老人们,但是他们的影响力显然没有国家机器强大,随着新一代人的长大和老一代人的消亡,最终民族这个词就将在联邦的词典中被抹去了,以后的南海联邦只会存在南海联邦人一种。
  在彻底的执行完这个政策之前,刘芾无法启用代表大会这个机构,因为联邦政府目前采取的很多政策都是违法的。不过不启用并不意味着放弃,在这些年里从各地的地方官员到人民代表的选举都在按期进行着,凡是县市以上的官员都是由当地居民自住选举出来的,而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官员还是由刘芾本人任命的,这种政体就好像是三种政体糅合在了一起,执行起来,很是麻烦。
  不过麻烦归麻烦,还是得继续执行下去,从独裁向议会制度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就南海联邦的自身实际情况来讲,一点一点的过渡比较稳妥。刘芾在今年打算把财政预算的审批权也归还给代表大会,但是还会加一个限制,那就是联邦总统有最终决定权,也就是说如果代表大会按照程序,没有通过某项财政预算,如果刘芾觉得必要的话,还是可以拍板通过的,不过刘芾会尽量控制自己,不过多干扰代表大会的运作,最大限度的让它发挥它应该起到的平衡作用。
  以刘芾自己的理解,像后世美国的那种三权分立的制度与其叫民主制度,不如叫妥协制度,它的精华所在并不是公平、民主、自由,而是妥协,人与人之间的妥协,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妥协,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妥协,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妥协,在那种极度分权的情况下,人民、政府、政党之间谁也不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所以想干任何一件事,必须是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坐到一起,慢慢的商量,最终得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