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天大的封赏(1/2)
早朝,李二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看不出喜悲。

  众大臣也是如往常一样,恭敬地见礼之后,便是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

  李毅也是跟随者众人,安静的待在自己应该在的地方,等待着李二的吩咐。

  然而,李二今天刚一开口就定了调子......

  “哈哈哈,众位爱卿,今天破个例,暂不议论国事,相信你们也都知道了,前几天,任城王李道宗和渭南县伯李毅在北方打了个打胜仗,这可是实打实的胜仗啊!所以,今天,是论功行赏的日子!”

  然后,李二给身边的杨公公使了个眼色,杨公公便拿出一方圣旨,向前一步,朗声念道:“渭南县伯,李文庸接旨!”

  李毅连忙出列,行了一礼,做接旨状。

  杨公公接着念道:“门下,渭南县伯李文庸,英勇果敢,忠义无双......因其为我大唐开疆扩土,立功无数,固特封其为渭南县侯,食邑一千户,实封两百户。另加封为正四品上正议大夫,正四品上忠武将军。赐金百两,丝绸百匹......”

  随着杨公公的宣旨,下面一片哗然。

  这就封侯了?他才多大?十五岁的开国县侯?还不是继承的?这太恐怖了吧?而且连散官的官职都加封了,足足升了一个大阶!从正五品下直接升到了正四品上,虽然是散官,但是这也代表着一种身份啊!正四品以上的散官,整个朝堂也没有几个啊!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啊!

  众人震惊,李毅也很是惊讶,他也没想到李二这次这么大方,封侯他想到了,毕竟他这次也算是开疆扩土了,不封侯说不过去,但是连散官都给提升了,这就有些意外了,不过,总归是好事!

  杨公公一直念完,李毅领旨谢恩后,刚待起身,却突然见到杨公公又拿出一道圣旨,念道:

  “渭南县侯,李文庸接旨!”

  李毅微微一愣,随即有些疑惑的继续接旨。

  便听到杨公公念道:“门下,朕之长乐公主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且县侯李文庸贵而能俭,无怠遵循,克佐壶仪,轨度端和,敦睦嘉仁,特赐长乐公主与县侯李文庸,得佳姻。另,因李文庸与任城王之女李雪雁县主,自小相识,青梅竹马,两情相悦,朕不忍拆散,故特令,李雪雁为李文勇之平妻。另其择日完婚!”

  一封圣旨念完,李毅眼中瞬间涌现狂喜之色。终于赐婚了,咔擦的,努力了这么久,终于成功了,天知道,在唐朝想要一起取两位妻子,一位是公主,一位是县主,这有多难?反正李毅为了这事是绞尽脑汁,甚至都玩命了,终于,天不负有心人,这李老二终于松口了。

  真心实意的谢了个恩,刚想起身,却见杨公公在李毅和众大臣愕然的目光中,又拿出了一道圣旨,又是念道:“渭南县侯,李文庸接旨!”

  李毅这回事真愣住了,怎么着,官也封了,媳妇也给了,还要奏啥?够了!真够了!

  想归想,李毅还是不得不接旨,同时心中还在祈祷,千万别是封赏,这些已经够多了,再多,就真的拉仇恨了!估计古往今天,不希望封赏的也就这么一位了吧!

  正当李毅祈祷,众大臣皱眉之际,杨公公出声念道:“李文庸之师兄张志诚,赤胆忠心,年少有为,却为国身死,朕甚惜之!故,追封其为开国县伯,诚毅将军。另加封茅山道教为护国道教,封茅山为其宗门圣地,赐金千两,丝绸百匹,另赐金殿一座......”

  李毅愕然的看着李二,见其投来温和的目光,李毅才有些明白,加封张志诚是为了宽李毅的心,反正张志诚已经“死”了,又没有后代,说是追封,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名义而已,然而这样却能给李毅一个天大的人情。再加上加封茅山,看起来是赏赐,但也只不过是赏了一点钱而已,什么国教之类的,只不过听着好听,实际上的大用却没有多少,而且这样还将茅山与朝廷紧紧地锁在了一起,这样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得道茅山所有的助力,要是以前的茅山或许没啥大用,但是有了李毅的茅山就不一样了,李二相信,李毅会让茅山崛起的!

  李二这一手,可谓是高明,但李毅也不得不承认,李二这三道赏赐,那一道他都放不下,推不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