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中原霸权(1/4)
大汉雄师</a>
  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七月十五。
  北海相孔融接受祢衡的意见对外宣布,平寿城内有人身患瘟疫,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内忧外患之下,无奈的孔融只能放弃平寿城,迁治所于胶东,希望城内的百姓和门阀士族能理解。
  因孔融信望崇高,平寿城内的百姓多愿追随,短短数天之内,在武安国五千北海精兵的护送下,数万百姓聚集在一起沿官道赶往胶东,昔日繁华的平寿城,在大部分百姓离开后,完全变成了一座空城。
  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七月十八日。
  理所当然,袁绍在褚飞燕之前入主了平寿城,但此时平寿完全是一座空城,看到如此情况的袁绍,差点就被气吐血,但袁绍又能如何,难不成抢回孔融带走的百姓吗?
  袁绍做不到,也做不出这么无耻的事情不论如何,袁绍身为袁氏子弟,天下诸侯的盟主,此时抢占了平寿城不说,再找孔融的麻烦,铁定会遭到所有诸侯的诟病。
  当然,平寿城空了,但临近的几个县城和村庄还是有人的,毕竟孔融不能把事情做绝了,真的把袁绍惹怒,这个后果不是孔融能承担的,为了能让平寿城恢复元气,袁绍发下盟主昭,召集周围百姓前来平寿城入住,平且答应无条件赠送田地和房舍
  此时袁绍在中原百姓心目中的声望还是不错的,盟主令一下,响应者顿时无数,但可惜的是,实际迁徙者却没有多少,毕竟此时褚飞燕的十万蚁贼还没解决呢,百姓怎敢轻易动作?
  不过就在百姓犹豫不到第二天时,平寿城北方就传来了好消息,褚飞燕退了,不战自退,或者是惧怕袁绍的威名,或者是不想和袁绍如此快的兵戎相见,反正褚飞燕就是退了。
  褚飞燕一退,平寿城周围的土地顿时变为了百姓眼中的香饽饽,短短两三天时间里,数万百姓拖家带口的季润平寿城,而袁绍也没有违约,当众派士卒给百姓分发了土地,平且开具了北疆特有的地契。
  如此举动顿时获得百姓一致好评,一些个青壮甚至自愿进入军队为袁绍效力,而袁绍也是来则不拘,毕竟乱世中兵马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袁绍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派这些新兵蛋子上场,那不是给敌人送功劳吗?在幕僚团的一番磋商后,这些新兵全部被遣送到泰山训练,为期半年,如果能坚持下来的,一律征召入伍。
  平寿城被袁绍彻底占据了,包括平寿周边的朱虚、剧县等数个县城全部成为袁绍的领地,而袁绍为了方便指挥青州战局,将治所设在剧县,剧县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遏制了北海国北上的道路,不但如此,商业也非常繁华,接临东莞、泰山、齐国、乐安四郡,算得上北海国的商业中心。
  袁绍如此大张旗鼓的举动,顿时惊动了周边的大部分诸侯,其中最为不满的就是孔融,但孔融自主退去,失去了北海西部诸县的治权,站不住道义,不好意思公开说袁绍什么。
  孔融不好意思谴责袁绍,其他诸侯就没有这个忌讳了,其中徐州牧陶谦表现的最为活跃,声称袁绍此举乃是公然起兵造反,不易再居盟主之位,要求袁绍将盟主位让于曹操,并且要求袁绍交还东莞和琅邪二郡
  除了徐州牧陶谦,兖州牧刘岱也出现在了台前,对外声称,袁绍此举确实不智,希望袁绍能出面做个解释,如果不愿意做解释,那刘岱将会考虑,进兵泰山,粉碎袁绍的老巢
  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七月二十五日
  感觉到事态越来越严重的袁绍,终于出面澄清了,袁绍在文书上写道,大军进入平寿等几个县城乃是无奈之举,至于占据之说,简直是无稽之谈,袁绍绝对不会霸占这几个县城,并且希望孔融能前来剧县一趟,谈谈如何交回剧县等几个县城的问题。
  “.......”无语,看到袁绍如此不要脸的文书,这些诸侯们也只能偃旗息鼓了,想要孔融前往剧县?这不是瞎说吗?凭孔融?借他十个胆子,孔融也不敢只身前往袁绍大本营,这可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啊。
  当然,袁绍也不能就表面上做做样子,否则的话,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为了平息诸侯们的怒火,袁绍下令,即刻点兵三万,分三路北上征讨黄巾蚁贼,并且要求三路大军不得对侵扰百姓,若违令者,上至大将,下至兵卒,一律杀无赦。
  三路大军中的左路军以袁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