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此茶甚好(1/3)
那董茂见林菀儿对道,“此水乃是在下师兄偶次遇甘甜山泉一时兴起便借竹而引,师兄师父都爱喝茶,也图个方便。”

  董茂笑得咧开了嘴,像是在自夸又像在谦虚。林菀儿看了他一眼,一身素色长袍,长长的头发却只用一条布巾扎着,五官不出众,但眼睛却大而有神,从他的身上林菀儿可以看得出隐隐在他身上传出来的书生气息,再想到他的字,修勇,确是一个文人才会取的字。

  董茂见她不语,便自顾的将她往雅厅里引,雅厅不大,却十分别致,就仿佛这院子一般,精致得很,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厅中摆放着一个黑木茶几,茶几上摆放着的是一套竹制的茶具,这茶具被做的十分精致,边缘处被磨得非常光滑细腻,仿佛是瓷做的一般。茶具旁有一个小碳炉,夏日里烧这一个小碳炉的确是有些怪异,炉子上摆放着一个小茶壶,茶壶外围还有一些未干的水渍,想来是刚放上去不久的。

  林菀儿俯身,将那精致的茶杯捏在手上,眼睛微亮,“董郎君好技巧,竟能将竹子制成如此这般的样式,小女佩服。”

  董茂又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眉眼中尽显羞涩,“这并非是在下所做,这出自我那位师兄的手笔,只是方才师兄在浅井中舀水时不小心沾湿~了衣衫,故而才让在下迎客。”

  “董郎君的师兄?董郎君可是方才那前辈的徒弟?”林菀儿想到了刚才的那位说远游就远游的和尚,心中竟不由得升起了佩服之心,是否是当了和尚才会有机会有那样的洒脱?

  董茂默然颔首,道,“是的,在下与师兄是师傅的关门弟子,师父是得道高僧,只是我们俩却不曾有一个像的。所以,师父怕是要弃我们而去了。”

  “董郎君莫要这般想,修禅得道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前辈是个高人,育人的方式也并非与普通人相类,怕是他此次离去,正是要考验你们也未可知。”

  董茂懊恼摇头,“怕是师父并非如此想的,师父说,我与师兄与佛有缘无份,我与师兄与俗世还有羁绊,是不能也不许出家的,所以,师父给予我们的也只有那一份无为的心境罢了。”

  看得出董茂确实并不适合修禅悟道,但他浑身却散发着世外之人才有的气度,怕还是那高人影响吧,那和尚还真真有趣呢。想来,林菀儿却掩嘴一笑。

  那如春风般的笑容霎时间感染了这室内的所有人,犹如一道清风明月缓缓从屋中散开,使得董茂的心不由揪了一下,眼珠子竟都不曾往她的脸上移去,半晌他意识到自己的无礼,立刻后退了一般,向她作揖,有些结巴,“黄大娘子为何而笑?”

  林菀儿倒是不介意他直勾勾得看着,只是款款道,“儿只是好奇,郎君都不曾去过红尘,还未见上一眼,怎么就谈看破呢?”说完她才意识到她可能言重了,连忙补上了一句,“儿失言,还请郎君勿怪。”

  “未曾拿起,何谈放下,原来如此,多谢娘子解惑,娘子简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一阵非常干净的声音,仿佛是山间的涓~涓细流,寻声而去,一个偏偏身影正站在门口,微风拂过,衣袂飘飘,因是逆光而对方刚好正对着林菀儿行着大礼,根本看不清他的模样,这一声淡蓝色的交领衣袍看着人特别的干净,若是将他丢到天上,恐怕就与天融为一体了。

  半晌,那郎君起身,由于弯腰鞠躬的缘故,脸上竟有些泛红,林菀儿这才看清他的脸,唇红齿白,一对清秀的剑眉下是一双桃花眼,高耸的鼻梁正立在脸的正中央,如瀑布的长发也被他用一条淡蓝色的布条扎着,还有那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仿佛就像是一个谪仙。

  他走向前来,又对林菀儿行了一个礼,道,“在下沈彧,字敬之,冒昧了。”

  林菀儿是见过相貌好看的男子的,不在这大瑞,就是在她的时代,什么混血的,什么组合,什么的她都见过,有时还接触过,只是眼前的这个郎君却不同,这个郎君是她见过最像仙人的,不单单是相貌,而是他浑身散发的那种气质。

  站在林菀儿身后的紫薇拉了拉她的衣袖,在她耳边小声道,“娘子,这就是那位郎君。”

  “原来你即是那位卖纸的郎君?”林菀儿福了福身,“多谢郎君慷慨。”

  “卖纸?”沈彧听着一头雾水,董茂却听着好笑,他对沈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