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道法术器(1/2)
苏府书房内。
  苏宸拿出一张绘图大纸,图上有杠杆、齿轮、水流、大型铁锤,大型刀片、车床、锁链,似乎并不繁杂地勾画在一起。
  徐清婉看着栩栩如生的单色炭笔画,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神色,疑惑问:“这是”
  苏宸解释道:“这是我构想的,名叫做水力锻造机, 在冶铁的时候,用来打造熟铁中的炭元素,虽然冶铁技术在唐代就成熟了,但是,祛炭还是有不足,废品率高。我看过蜀军唐军的兵器,里面的矿物杂质还很高, 就是因为在淬火捶打铸造中,火温不够, 打造的力量也不够,人力效率低,无法形成批量标准化。
  如果使用水利代替人力,将是一个大进步,水力铸造机、水力切割机、水力冲压机、水力压弯机等等,可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大批量生产,标准化尺寸,一旦在江南唐国运行起来,几年之内,将会是一个飞跃的进步,将会在军工、武器装备、大型设备方面,远远超过中原大宋,和其它诸侯。”
  金陵、润州等, 靠着长江, 分流也多, 比如秦淮河、扬子江等, 水系发达,可以大举借用水力这一资源。
  苏宸看过近代世界史,欧洲近代发展,与水力车床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是里程碑的作用。
  根据欧洲工业史,最早的水锤出现于十五世纪,率先由德国锡耶格兰德采用了杠杆锤或落锤,所用水轮轴与锤杆平行,末端为凸轮,使锤杆升高到支点和锤头之间,这种锤的工作速度为每分钟70次,且能够举起较大的锤头。
  后来又出现了尾锤,锻打速度每分钟200次,锤头重量50到250公斤,极大地解决了锻造工艺,使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拉开了工业的序幕。
  在十五世纪末期,水力冲压机、水力铸造机等相继出现, 为后来的蒸汽机的发明与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
  苏宸觉得, 以现在的能力, 要制造蒸汽机,就如同凭空造楼阁,不解释。除了自己也不足够懂细节外,相应的各种零件,轴承、活塞等,也根本没有。
  因此,他决定把唐国的工业研究,放在水力车身上,包括水力铸造机、压弯机等,如果在几年内制造出来,并投入使用,那么南唐的武器、盔甲、铁船等,都将是一个飞跃。
  徐清婉听着苏宸不断讲解,把水力车床,水力应用等说了出来,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
  “利用水力大自然的力量,为我们所用,解决人工问题..”
  徐清婉听到这,已经明白苏宸的想法了。
  就是许多人工无法实现的东西,能够被水力替代,应用于重复性机械工作,要比人力持久耐用,源源不断。
  “这些,要真实现起来,恐怕并不容易。”
  徐清婉蹙眉,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挖渠引水,还要建立工坊,与之配合,还需要许多零件组装成机械,这需要大量的工匠帮忙。
  “对,并不容易,光靠我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工匠师傅和年轻读书人加入进来,研究这些技术,才能推动技术变革,能够节约成本,制造更多物品,达到富国民强的地步!”
  苏宸也说出其中的难处,光靠他一個人,肯定做不到。
  他知识有这些思维,因为记忆中看过的一些图书和纪录片而已,他并非机械专业的学生,无法做到那么细致,只能从民间发动一些能工巧匠,还要一些对“理工”感兴趣的读书人,接受他的算术和思维,投身于科研,让精于这一行业,有天赋的人集体研究,才能做出性能好的机械设备。
  苏宸跟这个时代的人相比,并非动手能力有多强,他最大优势,是认知!
  基于现代知识体系,构成的认知,是这个时代人,无法理解,也无法想象的。
  认知这东西,超出一千多年,一旦有机会施展,就会发挥出奇效来。
  这一晚,徐清婉彻底对苏宸的格物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钦佩了,也坚定了她加入天工院任教,能够陪伴苏宸一起造福天下的想法。
  次日,苏宸正常上衙,先去了翰林院报到。
  翰林院于唐代初置,是宫廷供奉机构,安置了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主要任务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非正式的官署,择其中资历深者一人为翰林承旨。
  唐宪宗以后,翰林学士承旨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