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天崩地裂!(2/3)
里也宽敞。我已经派人去布政坊和朱朝街那边言语了,说的严重些,想来他们会预备。最好是虚惊一场,不然……”他摇了摇头,都不忍想这个多事之春。
  这时紫鹃回来,同黛玉道:“邢姑娘和妙玉都说不必麻烦了,她们留下。”
  黛玉同贾蔷解释了番后,贾蔷想了想道:“派人再去一趟,就说我说的,请她们去大观楼那边,帮小婧照看孩子。”
  回头对诸姊妹道:“若只说让她们去避险,她们多半不愿意。那两个,也都是极有个性之人。”
  众人被他说的心中有些惶恐,也都不敢多言,一行无话,出了大观园后,早有马车备着,连荣庆堂都未去,直接出城往码头上去了。
  贾母等已经先一步离去,待贾蔷送至码头,看一架架马车陆续上了船后,方折返回城,打马往宫里行去。
  在码头上徐徐而行时,就听到多有力夫渔民们,笑谈着昨晚的异象。
  鸡犬乱叫只是等闲,运河里的鱼密密麻麻的翻跳才热闹。
  但他们绝大多数人也只是当个乐子来谈,京城多少年没遇到过地龙翻身,即便偶有一二次,也并未成大灾。
  再者,对他们来说,地龙翻身也比不上一天的工钱要紧……
  贾蔷的心情,却愈发沉重。
  ……
  皇城,养心殿。
  隆安帝皱起眉头来,脸色不大高兴,看着贾蔷沉声呵斥道:“朕今日让你来,不是让你来危言耸听的!家里鸡鸭闹了一晚上,你就跑来说甚么有地龙翻身?你比钦天监的人还知天象?”
  贾蔷闻言道:“皇上,臣以为,这等事最好以防万一。且又不止是臣家里,臣在码头上听许多人都在谈,昨晚上家里的狗猫都不素净。另外,运河里的鱼也有异象。种种迹象表明,真有些不大对劲。”
  隆安帝摆手道:“行了,废话说少。朕问你,你先前说和那些所谓的江湖绿林谈判,让他们迁往安南,你说他们会自愿迁往安南,如今可谈妥了?”
  贾蔷心里无奈,他倒不是真有孝心,关心隆安帝的死活。
  但眼下各种局势才刚刚稳定下来,果真天子出了事,变数着实太多。
  眼下对他和德林号最有益的,就是继续依附在大燕庞大的身躯上,茁壮发展。
  一旦这具庞大的身躯发生动乱,对他和德林号而言,坏处都远远大于好处。
  不过,佛渡有缘人,隆安帝不信,他也没甚法子。
  再者,他本身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会有地龙翻身……
  沉吟稍许,他点头道:“已经谈妥了。那三百余家的老幼妇孺先不去,青壮先行。到了粤省后,臣会当他们旬日左右的先生,教教他们甚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教教他们甚么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总要让他们真正明白了大义,才好放出去。此事因臣而起,果真出了事,臣要背负起责任来。所以不敢小觑……”
  隆安帝闻言,面色好看了些,点头道:“你能有这份心思,不枉朕对你的信任。贾蔷,此事朕由得你去办,只一点,要尽快尽多的运回粮食来。此事之重要,不必朕多言,你心里明白。办好此事,不仅有功于朝廷,也能为你先生分忧解难。林爱卿,着实不易。”
  贾蔷沉声道:“皇上放心!臣必不负皇命!且安南、暹罗等地的粮米,既然买,就不会只买一回,而会源源不断的运回国内。
  他们那地一年能够三熟,三四个月就能耕种一轮。所以即便当地百姓懒散,耕种水平不高,都能吃饱肚子。
  臣到粤省后,会一边督促九大姓去买粮,还要一边去租地,请大燕的百姓去耕作,哪怕多舍给当地势力一些好处,也争取尽快为大燕多开发出一个大粮仓,以助朝廷新政大行。
  非万不得已,臣不会挑起纷争,孰轻孰重,臣心中明白。
  臣素来混闹,蒙皇上、娘娘厚爱,不曾怪罪。甚至亲临寒舍,为臣高堂父母。
  此等厚恩重德,自国朝鼎定以来不曾有过,翻开青史观之,也未曾有过,臣一日不敢或忘。
  所以,为报皇恩,臣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面进来的韩彬、郭松年、左骧等正好听到了这番慷慨激昂的表态,一个个面色精彩。
  实难相信,这是林如海最看重最喜爱的弟子……
  不过隆安帝的面色看起来还是有些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