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势(续)(3/4)
魏军大举南下,直达长江北岸,刘义隆担心有人拥立刘义康,便派人至安成郡赐死。”
  “刘义康不愿服毒自尽,被人用被子捂死。”
  李旿说完刘义康的故事,分析:“权力面前,父子尚且相残,遑论兄弟,再得皇帝兄长信任的宗王,只要掌权时间一长,迟早会引起皇兄的猜忌。”
  “用宗王,宗王造反;不用宗王,皇权为外臣所夺,自魏晋以来,这样的事情一次次上演,无解。”
  赵孟娘见儿子说得这么细,忧虑起来:“那如何是好?这接下来发兵攻周国,要以皇子为帅,但无论是谁为帅,其实都会出问题?”
  李旿点点头:“是呀,所以很棘手。”
  他有空时经常看史书,看各类私史(私人编撰的史书),所以“见识了”这数百年来围绕皇权而发生的种种事情。
  自己又经常动脑筋琢磨,所以想通了一件事:皇权的势弱,才是关键。
  天下纷争数百年,无论南北,朝代更替司空见惯,开国皇帝尚且能镇住局面,而二代皇帝则很容易翻船。
  去掉各类表象,李旿认为是皇权的弱化,导致一系列难题的出现。
  皇权的本质,解释起来有很多内容可讲,李旿觉得用一段话来解释,最直截了当:
  皇权的基础是军权,皇权不稳的实质,就是军权不稳。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 x推荐你喜欢的小说 领现金红包!
  要想实现皇权(军权)的顺利交接,不能指望新君个个都是天才,只能靠制度来保障。
  然而构成制度的是人,人若出了问题,什么制度都是白搭。
  所以,利益关联才是最重要的:想让文武官员拥护李家人做皇帝,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或者说,换一个家族来当皇族,他们的利益会严重受损么?
  如果,换皇族对主要利益群体的利益并无太大损害,哪怕一个白痴当皇帝,对于这些群体而言其实都无所谓的。
  赵孟娘越听越觉得迷糊:儿子到底想说什么?
  “父亲有许多儿子,我有许多弟弟。”李旿轻声说着,“但是,我的弟弟们,许多并不是人。”
  “啊?你可不能乱说话!!”赵孟娘急起来,“这话要是传到你父亲耳中...”
  “娘,我的一些弟弟,是各项制度啊。”李旿笑起来,“制度不会威胁皇太子的地位,却能保障皇太子继位后坐稳位置。”
  赵孟娘还是听不懂,李旿继续说:
  “皇权的根本在于军权,所以,皇太子一般不挂帅出征,是因为军权容不得皇太子提前去拿。”
  “新君即位,坐不稳江山,无非是军权旁落,新君要么指挥不动带兵勋贵,要么军权被权臣夺了。”
  “国朝以群相取代独相,以八座尚书替代尚书令,这分摊相权、避免录尚书事之人架空皇帝的办法,其实也可以用在军权上。”
  赵孟娘愈发听不懂:“莫非打仗也得几个主帅开会投票定策略?”
  “是,也不是。”李旿越说越兴奋,他有一肚子想法憋着,却不敢找人倾诉,如今母亲侧耳倾听,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
  “前线军队主将须得临机决断,才能打胜仗,决策的人多了反倒误事,也不能事事请示后方。”“但是,运筹帷幄,可以来个集体决策!”
  “以当前的行军制来说,行军编制因事而设,事毕取消,无论是行军都督,还是行军总督,都要有行军府,设佐官,处理各类军务。”
  “那么,在此基础上,加大参谋的权责,以参谋部这一机构,取代行军都督府、总督府的职能....”
  这机构和原本的行军府有何区别?
  赵孟娘不明白,但听明白儿子的意思。
  以发兵平周为例,李旿觉得,可以让皇太子挂帅,但是,实际军务,由行军参谋部负责。
  无论是后勤输送、与民政官署的协调、兵马调度、作战计划拟定和修改,以及对战略的调整、占领区的秩序恢复及重建等等,都由参谋部负责。
  参谋们负责给出方案,由皇太子选定。
  若打了大胜仗,挂名的皇太子,可以获得威望,但这样的威望其实是建立在参谋们厉害的基础上,皇太子的功劳,是“领导有功”。
  参谋人选,是皇帝指定,但待选的人,由相应制度来定。
  “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