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火德?水德?
颇为熟悉,不假思索:“是洪洞,洪洞距离平阳,大概四十余里。”
  武祥很满意这个回答,看着学生们,问第二个问题:
  “如果我军要在汾水上游筑坝,蓄水,然后掘坝放水,淹下游平阳城,乃至汾曲的周军,可行么?”
  实习生们摇摇头:“不行。”
  “你们说说理由?”
  “节下,这和地形,以及战场形势有关...”
  武祥见时间还早,便让实习生们讲讲自己的看法,既然学生们来战场实习,就得根据实际战场形势、地形,对仗怎么打,有自己的理解。
  实习生们先开个小会,汇总意见,然后由代表来发言。
  他们不清楚武总督为何让他们登台远眺,不过既然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
  他们认为水攻不现实,是因为自河谷出口以南,地势豁然开朗,想要在汾水上筑坝蓄水,工程量很大。
  真要筑坝蓄水,确保蓄水量达到消灭数万敌军的规模,那工程量等同于将在开阔的平阳地区,修建一道横跨东西的长墙(长坝)。
  即便是平日,这样的工程耗时都不会短,遑论如今正在打仗,敌军不可能坐视官军从容筑坝蓄水。
  武祥点点头:“道理没错,所以,周军只会提防雨后汾水水位上涨,不会提防我军用水攻,因为我军根本就没有条件施展水攻...”
  他一边说,一边环顾实习的军校生。
  “是这样么?未必。”
  行军总督的话,让实习生们发愣:听这意思,官军还是有机会用水攻?
  就在这,北面传来些许轰鸣声,听上去,似乎有千军万马在奔腾。
  实习生们一开始还觉得自己听错了,可听着听着,发现这不是幻听,而是真的有千军万马自北向南冲过来。
  他们举目远眺,看着北面,一开始看不到什么。
  武祥让人拿来几个千里镜,分发给实习生们,于是,他们看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情景:
  汾水上游河段,有一道白色长墙呼啸着南下,移动速度很快。
  毫无疑问,汾水上游发大水了,可是,可是...
  实习生们争着用千里镜观察汾水水情,但过了一会,他们不用千里镜,也能看到汾水上的剧变:
  呼啸而来的洪水,沿着汾水河道,快速扑向平阳城。
  “水攻!!水攻!!是水攻啊!!!”
  惊呼声起,实习生们,以及在高台上的其他人,就这么看着洪水将平阳城瞬间包裹。
  这洪水来势凶猛,几乎是瞬息之间,就把汾水两岸淹没,当中,包括平阳城(城外地区),以及下游汾曲。
  汾曲,即汾水弯曲之地,河道在此大幅转向,水流变缓。
  汹涌而来的大水到了这个地方,水位必然会额外暴涨,至于会暴涨到何种程度,光是想,就让人后背发凉。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啊....这洪水从哪来的...”实习生们喃喃着,如同被雷劈了一般,呆若木鸡的看着大洪水就在自己面前发生。
  明明平阳上游数十里汾水河段,都不可能筑坝的...
  也确实没筑坝蓄水...
  武祥当然知道为什么。
  关键就在鼠雀谷,在这条狭长的汾水河谷的北段,介休地区。
  在那里的河谷筑坝,即便堰坝因为赶工,寿命只有几日时间,也足够蓄水了。
  他看着还在下雨的天空,看看四周一片湿漉漉,再看看已经化作汪洋的周军大营。
  笑起来。
  为了保证断晋阳外援,他拿下上党地区后,分兵北上,入“晋阳盆地”,取介休。
  这是以防万一(楚军在平阳失利)的方案,战前就定下了,那么,既然拿下了介休,也该做点什么,作为应变之策。
  譬如现在,连日下雨,导致大炮即各类火器不好用,计划中的攻势不得不推迟。
  但火攻不行,就用水攻!
  汾水河谷介休段的水坝,能把整个河东地区北部的雨水,以及汾水中上游及各支流的河水都蓄起来。
  一朝释放的大洪水,不能把平阳地区全淹了,却能把敌军大营给冲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