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涟漪(2/3)
制作原理,和彭城公夫人产业“杜镜”的制作原理类似。

  色差和边齿,是泰安通宝的防伪手段,要仿制,不是不行,但想要仿制得像模像样,造假成本,恐怕会超过一百文。

  所以,短期内,不会有大量假币出现。

  胡炜认为,泰安通宝本身,是漂亮的工艺品,防伪手段也不错,但可惜,没有人认可“大钱”的信用。

  彭城公知道发行泰安通宝这种直百钱,在一定时间内会影响百姓生活,所以泰安通宝只是在建康、鄱阳、寒山以及将来的淮阴行在强制使用,其他地方,慢慢来。

  为此,还推出许多预防措施,确保秋收时,建康周边地区的百姓,不会因为币制变动而受到太大的冲击。

  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发动能发动的力量,向建康周边地区,乃至三吴地区百姓宣传一个即将成为事实的事实:建康城里,交易实行“足陌”。

  交易时,钱币的支付,无论是贯还是陌,必然以面值为壹陌的泰安通宝来实现。

  一陌(一百文),就是一枚泰安通宝;一贯,就是十枚泰安通宝。

  建康周边以及三吴地区,商贸要地和郡治新开张的税署市场、市集,承接泰安通宝、泰安五铢的兑换。

  消息已经广而告之,胡炜通过方才和摊贩的闲谈,确定了这一点。

  接下来,币制变动带来的物价波动,到底会造成什么后果,只能拭目以待。

  胡炜思来想去,还是有些担心。

  彭城公那建立在泰安通宝上的“战术”,真能起到预期效果么。

  。。。。。。

  夏末,再次来到曲阿的胡炜,看着城南郊外运渎上往来如梭的漕船,不发一言。

  自泰安五铢、泰安通宝“落户”建康,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新币站稳脚跟后,如同落入湖中的石块,在水面激起一阵涟漪。

  现在,经曲阿往返三吴地区和建康的货物,同比去年,增加了三成,而且涨幅明显,还在增加。

  方山津税关的统计结果,也证实这一情况。

  这其中,从三吴前往建康的货物,占了六成,从建康前往三吴的货物,占了四成。

  所以,出了什么事

  税署吏员向胡炜介绍起调查结果。

  先说事实:建康实行“足陌”交易之后,相比三吴地区,同样的五铢钱,在建康贬值了。

  因为八十文钱,在短陌的三吴地区可以当做一百文花(八十文为一陌),而在建康城里,八十文就只是八十文。

  虽然回归了准确的币值,但足陌的建康城里,铜钱比起其他短陌地区的铜钱,就是贬值了。

  钱贬值,物价自然就涨,此为“钱贱物贵”。

  而泰安通宝的使用,也导致建康城内物价上涨。

  因为税收带来的成本,无法通过对“陌”的消减进行分担,自然就全加到价格上,物价焉能不涨

  建康是明显的“钱贱物贵”,周边地区相比之下,当然就是“钱贵物贱”。

  于是,价格差出现,商贾们活跃起来。

  吏员说完事实,分析曲阿货物流通量明显增加的原因:

  第一,当相邻的两个地区,钱的贵贱分明时,钱会往“钱贵”的地方跑。

  第二,当相邻的两个地区,物的贵贱分明时,物必然往“物贵”的地方跑。

  于是,大量铜钱涌向三吴地区,被行商用于购入大量当地土产,运到建康销售。

  所以,由三吴运往建康的物资(主要是农产品),同比去年,增加很多。

  不仅如此,长江上游地区,江、郢、荆、湘等地,因为短陌现象更严重,所以同比去年,有更多的物资向建康流动。

  而建康最近一两年开办的大量作场,生产出来的大量手工业制品,因为建康足陌、三吴短陌的缘由,出现了极其特别的降价情况。

  吏员举了个例子:“建康作场,有某制品,价格是一百文,城里百姓要买,得花一百文,因为是足陌嘛。”

  “同样的制品,运到三吴的会稽,且不说长途运输的成本和涨价,就说原价,当地百姓花八十文就能买到,因为当地是短陌,八十文当一百文花。”

  “所以,因为建康钱贱物贵、三吴会稽钱贵物贱,建康的手工业制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