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其人其事(1/3)
清晨,台城内,各官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位于台城内的宫城,其东门——东掖门处,有大量官员聚集,等候宰辅们的传召。

  如今宰辅们在太极殿东堂议事,他们这些寻常官员,还没资格在堂外候着,就只能在东掖门处等候召见。

  因为最近城里出了件大事,所以等得无聊的官员们低声议论起来。

  “粮价暴跌,听说许多商贾因此亏得倾家荡产,投井的投井,投缳的投缳。”

  “留下哭天抢地的家小,连丧事都没来得及办,债主就上门讨债,弄得鸡飞狗跳。”

  一人说着听来的消息,另一人冷笑:“那是报应,他们哄抬粮价的时候,没想过多少人因此家破人亡”

  “寻常年景,青黄不接时,城里粮价斗米四五十文,再正常不过,他们敢哄抬粮价到斗米两千文,就该倒霉!”

  这“就该倒霉”四个字,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粮价上涨,连带着物价上涨,对官吏们的生活造成了明显影响。

  虽然他们的俸禄是粮食,但谁家里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加上仆人,每月都要消耗不少粮食,这就是不小的开支。

  物价一涨,日常开支就跟着涨,究其原因,就是城里奸商哄抬粮价所造成的。

  如今粮价跌过斗米四十文,物价也跟着降下来了,建康城里一切如常,就只有那些参与哄抬粮价的奸商们倒了大霉。

  无数人对此拍手叫好,只是许多人想不明白,前几日那突然运抵建康的大量粮食,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官员们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所以事前根本就没有听到风声,不知道有大量粮食运往建康。

  “这粮食从哪来的,我是不知道,不过这么多的粮食到了建康,连带着那些奸商低价抛售的粮食,除了销售之外,其去处,想来各位也多有耳闻。”

  有人说着说着,笑起来:“把空荡荡的官仓,给填满了,谁也没想到,彭城公居然还有这一手。”

  听到这里,许多人都会心一笑。

  粮价暴跌,先前那些囤粮的奸商惊慌失措,不得已只能低价抛售手中粮食,于是,准备就绪的彭城公大量买入粮食。

  之前,官府为了平抑粮价,将官仓粮食低价(相对时价)出售,并且供应各“平价”粥铺,数月下来,存粮消耗大半。

  现在,彭城公以低价回购粮食,然后“还给”官仓,于是官仓再度装满,一出一进,又多了不少钱。

  官仓以低价(相对时价)出售粮食,又“平价”供应粥铺,持续数月,等于以均价每斗一百三十余文卖粮。

  现在,彭城公回购粮食(官府承担)的价格,是大概每斗三十五文。

  粮食一出一进,差价不小,盈利自然不少,数额接近过去两年建康所收商税的总和。

  也就是说,彭城公和奸商斗智,花了四个月时间,从奸商乃至其债主那里,赚了一大笔钱,顶两年的商税。

  新税制尚未实施,尚未正式监税的彭城公,就给朝廷“多收了”两年的商税,真是“开门大吉”。

  果然奸商还得靠彭城公这狠人来对付!

  这是许多官员的心声,但不好说出口。

  正窃窃私语,忽然四周安静下来,仿佛树林里叽叽喳喳吵闹不休的鸟兽感受到危险,纷纷噤声。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宰辅们经过。

  然而辅政大臣,以及三高官官、副贰都在皇宫太极东堂内议事,现在还有谁能有如此官威

  一支队伍缓缓过来,中间为一辆牛车,众官员仔细看了看队伍旗号,心中惊呼:是他!

  这是中军将军、彭城公的车驾,随行人员之中,有分外显眼的“班剑”。

  班剑,指佩戴班剑(有纹饰的剑,一般是木剑)的仪仗武士,只有功臣才能得天子赐“班剑”,随行左右,作为殊荣。

  牛车在东掖门外停下,一个身材魁梧、着武官服饰的男子下了车,在班剑跟随下,向东掖门走来。

  无论是守门的禁军将士,还是候在门外的官员,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这个武官身上。

  中军将军、彭城公李笠,不知用了什么办法,一夜之间运来无数粮食,瞬间把建康粮价拉下来,把囤粮奸商打得倾家荡产。

  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