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雨过天晴(2/3)
废,关键时刻根本就靠不住。

  这就是萧嗣的心声,愤怒而无奈。

  父亲殚精竭虑经营下来的局面,居然如此不堪一击,此次事变,至亲们的表现极其不堪,导致佐官们也无所适从,应对无力。

  曾经以为的牢固高楼,不过是栋梁腐朽的样子货。

  然而仅仅归咎于几个叔叔,能有什么用

  他父子确实有想法,所以精心准备了多年,尤其萧范接任辅政大臣、录尚书事后,更要有一番作为。

  萧嗣本以为此次自己南征岭表,父亲在建康可以很“稳”,结果,没想到对手居然直接在宫里行凶。

  父亲一死,高楼瞬间摇摇欲坠,眼见着就要垮了,若不是他得人相助,现在,自己和叔叔以及弟弟们,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杀害父亲的幕后主谋到底是谁

  萧嗣要提防这个敌人。

  萧大球和萧大挚,至死都没供认是受了谁的指使,才铤而走险刺杀鄱阳王。

  但观其平日言行,不像是自己忽然冲动就杀人的性子,应该是受了什么人的唆使。

  南海王萧大临有嫌疑,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指使萧大球和萧大挚行凶。

  虽然萧大临在萧嗣一番算计之下,恶了太后和湘东王,但并无实据证明萧大临要谋反。

  太后以大局为重,宁事息人,放过萧大临,只是让其靠边站。

  萧嗣也觉得,萧大临不像是幕后主谋,所以,心中丝毫不敢放松,提防那个藏头露尾的敌人。

  转到书房,一人已经恭候多时。

  萧嗣让人守在门外,随后向那人郑重行礼:“此番我鄱阳王府上下数百口人得活,多谢彭城公施以援手。”

  在他面前的人,不是彭城公李笠,而是李笠的幕僚长张铤。

  张铤替李笠受了萧嗣这动作简单但意义不简单的道谢,随后说:“大王节哀,请以大局为重。”

  萧嗣点点头,和张铤分主宾坐下,并将自己写给李笠的一封亲笔信交给对方。

  “下官即将返回寒山,不知大王还有何吩咐呢”

  “乐安的铜矿,何时献礼给皇帝为宜”萧嗣问,张铤回答:“此事,大王可自行把握时机,君侯没有任何意见。”

  “那,一旦开采”萧嗣还是有些犹豫,李笠献给他父亲的大礼,是一棵巨大的摇钱树,他们必须给予对方足够的回报。

  可如今父亲去世,他无法“录尚书事”,拿不出大礼来酬谢李笠的善意。

  而且这大礼交上去,怕不是会被执掌朝纲的湘东王把功劳抢走。

  张铤回答:“君侯相信大王前程似锦,所以,回礼可以等,无所谓旦夕之间。”

  “不过,这铜矿之事,要么大王自己一个人知道,要么,就让大伙都知道,否则,必然被人借花献佛。”

  道理没错,萧嗣想了想,又问:“彭城公,就没想过回京,入中枢”

  张铤摇摇头:“君侯在朝中毫无根基,四处请托以回京,不过是自取其辱。”

  “且京城是非之地,纷乱不已,君侯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没心思浪费精力在京城。”

  说着说着,他笑起来:“况且,诸位皇叔对于辅政之位虎视眈眈,君侯一个武人也来掺和,怕不是被视作仇寇,如此,岂不是自讨麻烦”

  萧嗣觉得张铤没说实话,至少十句话中有一句是假的。

  李笠要是不想回京,如何会关心建康时局,怎么会第一时间得知他父亲出事

  怎么会用飞鸽传书往番禺传递消息、建议他立刻乘船北上回建康

  据说这信鸽,还是李笠手下商贾到广州经商时养的,定期送到鄱阳,为的是和鄱阳通消息,及时掌握行情,方便倒卖海外香药等舶来品。

  再说了,如果李笠不对中枢有想法,为何派张铤秘密来建康,为他出谋划策

  萧嗣觉得,李笠应该有浑水摸鱼的想法,以获取更大好处,目的就是入中枢。

  只是觉得水不够浑,便想再等等。

  这没什么,萧嗣觉得人总是要有索求才正常,任何官员,都不会甘于一辈子待在地方,想要入中枢,合情合理。

  可李笠的一个要求,让萧嗣觉得奇怪:李笠‘希望’他若逆转局面后,不要祸及无辜,如果没有真凭实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