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成果(2/3)
骑战时,因为骑兵双手要使用武器,无法拉扯缰绳,也无法使用马鞭,若有了马刺,骑兵能更好的依靠双腿驾驭马匹。

  所以李家部曲的靴子(骑马时)都装上了马刺,连带着鄱阳诸将的部曲们都是如此。

  与此同时,马刺也在徐州军骑兵中推广,所以一旦有人走路带着“啪嗒、啪嗒”的声音,就必然是“徐州骁骑”来了。

  一阵“啪嗒、啪嗒”声中,李笠来到另一个演武场里,这是个室内场地,场地相对较小,主要用于骑兵技战术的演示教学。

  此刻,骑兵教官“梁孝言”正在用训练矛,与‘助教’一起,向学员们演示骑战时长矛交战招式的原理。

  两人带着护面,身着‘作训服’,一‘攻’一‘防’进行演练。

  但不是骑马,而是相向快步走,模拟两骑对冲,‘两骑’交错的‘一瞬间’,手中训练矛的轨迹能让学员们看清楚。

  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了展示骑战时兵器招数的攻击、格挡等原理,方便学员理解各种动作后面的真实意义。

  经过多年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不错,毕竟骑兵交战时,交手时动作一闪而过,旁人根本就看不清楚。

  讲解完毕,学员们依次上场,和助教对练,琢磨交战技巧。

  化名梁孝言的段韶,见李笠来了,但对方摆摆手,意义是不想打断教学,他便点点头,站在旁边。

  段韶已经渐渐习惯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李笠对他的软禁外松内紧,加上妹妹在李笠手里,所以他很老实。

  反正逃也逃不掉,就只能老实当教管官。

  而李笠对于骑战技艺的各种奇谈怪论,即所谓“原理”,让段韶越想越觉得有意思,担任教头期间不断和学员讨论“原理”,也让他不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段韶征战几十年,虽然后来是以全军主帅的身份带兵打仗,不需要时刻冲锋在前,但是,多年实战练出来的技艺并未生疏。

  不过,对于自己掌握的技艺,他其实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譬如马槊(矛),为何运用起来有那么多讲究

  按李笠所说,“是因为杠杆原理呀!”

  好端端的直刃环首刀,为何要弄出个弧刃的“柳叶刀”

  按李笠所说,“因为对于骑兵而言,这样更合适划割,而不容易卡刀呀!”

  明明有马鞭,何必要弄出个马刺

  按李笠所说,“方便双腿控马,不是么”

  段韶觉得,普天之下,没见有谁给弓把开槽制作什么“箭台”的,因为如此一来,开弓时弓把很容易折断。

  结果李笠就搞出个“铁木弓”,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射箭时的“心瞄”变成“直瞄”。

  如此优点,能让初学射箭者很快上手,经过三四个月的练习后,在五六十步距离上,射箭的准头有模有样。

  段韶年轻时,面对刀、槊矛、弓箭的练习,也曾经有无数疑问,但没人能够详细解答,都说“就是这般,想那么多作甚”

  久而久之,他也就习惯了,所以当儿子习武时问他,问他当年自己也曾产生过的疑问时,他也如别人那样,说道:

  “就是这般,想那么多作甚”

  而这些疑问,在李笠奇谈怪论的解释下,让段韶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他很好奇:你究竟是人是妖

  段韶更想知道,李笠用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训练出来的骑兵,在战场上到底能具备多少威力

  或者,李笠到底想训练出什么样的骑兵

  李笠看着学员们研究骑兵技战术,很满意,这些学员都是他的部曲,已经有数年以上的骑兵作战经验,现在加强培训,是要作为教官,到军府任教。

  顺便作为军士,带新手骑兵参加实战、尽快成长。

  所以,教官的理论基础一定要扎实,面对必然有众多疑惑的学生,一定要能给出解释,把各种技战术动作后面的原理讲清楚。

  李笠认为,无论学什么,只有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学得快、学得好。

  他不藏私,愿意把自己和部下多年心得编写成教材,并进行半公开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公家”的营兵,尽快形成战斗力。

  这样的做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会被人认为是“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