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不一样(2/3)
怪,他还以为马钦关注的是煤炭的专营。

  “郎君有所不知,如今徐州已然成了聚宝盆,不仅少府在此赚钱,又有许多权贵、各地豪强,也在这里赚钱,热闹得很。”

  “寒山城里,多得是给各权贵打点产业的掌柜、驵主,都按着李使君州廨定下的规矩,一起发财,忙得不行”

  裴机好奇起来“你仔细说说。”

  马钦便娓娓道来。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徐州这里把煤、铁产业办得有声有色,铁锅、煤畅销,自然就吸引了趋利的商贾。

  徐州刺史李笠,照搬当年在鄱阳实施过的制度,实行许可经营,发放牌照,定下各种规矩,让各方都能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有机会发财。

  发财分大小,拿到专营许可牌照的人,发的就是大财,这其中,煤和盐的许可经营是暴利,少府和州廨各有一个。

  剩下的牌照,被几个徐州当地豪强、淮北豪强,以及藩王的代理给瓜分了。

  藩王之中,就有鄱阳王。

  随着煤产量的大幅增加,牌照数量也会增加,之前,第二轮发放的牌照,被更多的豪强以及权贵给瓜分。

  但还是不够,因为煤产量继续增加,而急着发财的宗室、权贵、豪强源源不断。

  所以,每一轮的牌照发放,竞争都很激烈,马钦权衡利弊,决定不去抢煤、铁锅的经营牌照,而是要拿到铁钉的经营牌照。

  自从李笠献了拔丝工艺以制作钢琴琴弦,这种拔丝工艺很快就有了别的用途,其中之一,就是制作铁钉。

  铁钉不起眼,却很实用,用水力拔丝机制作铁钉,价格便宜量又足,所以能做到“薄利多销”。

  东冶有铁钉作场,制品供不应求,而徐州寒山堰的作场,是两淮唯一能大批量生产铁钉的作场。

  所以,这里出产的铁钉,同样不愁卖,加上产量极大,可以容下更多的商贾靠卖铁钉获利。

  裴机明白了,却想起一件事“既然能拔铁丝,岂不是连绣花针都能做了怎么没见寒山堰的官办作场做铁针”

  “郎君有所不知,这铁针的制作有些特别,如今,其工艺是李使君的作场才掌握,也只有李使君的作场能够批量制作物美价廉的铁针。”

  “不过,别人可以从李使君的作场进货,这不需要牌照,加上这买卖看上去不起眼,所以不是很受关注。”

  “对了,李使君的作场,还制作鱼钩,毕竟这和铁针类似,无非一个是直的,一个是弯的。”

  “郎君可别小看了铁针、鱼钩,许多小商贾就靠着批发、贩卖铁针鱼钩,赚了不少钱。”

  “商贾云集,饮食需求增加,养鸡鸭、养鱼的也能赚钱,因为用工需求大增,所以寻常百姓靠着帮佣,也能养家糊口。”

  “所以,如今的寒山,权贵、豪商、豪强大户们吃肉,寻常商贾也能吃肉末,百姓能喝上肉汤,皆大欢喜。”

  “提到李使君,人人都夸个好,毕竟徐州地界的规矩,都是李使君定的,大伙安安稳稳发财,谁敢搞乱,谁就要倒霉。”

  “无论是少府,还是权贵,亦或是各地豪强,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谁会去为难李使君”

  这话说得有道理,裴机知道自家虽然在淮南已历数代,算是淮南豪族,但平日里经营的产业,只能说是自给自足。

  毕竟靠着土地的产出,想要快速积累财富是很困难的,除非经商。

  但经商不易,要赚大钱,得找到商机和商路,并且要有权贵做靠山。

  所说“权贵”,指的是京城里的权贵,毕竟买卖做大了,没有京城里的权贵护着,很容易被人当肥羊宰了。

  现在,在徐州,就有很不错的商机,哪怕实在是抢不到什么牌照,做些转卖的营生,一样可以赚钱。

  放债所得颇丰,但在徐州地界,没有牌照不能放债。

  不过,可以把钱借给那些有牌照的大商号,对方吸纳资金拿来放债盈利,散户可以在大商号那里吃利息。

  这利息虽然比不上直接放债来得高,但胜在稳和省心,只要把钱借给那些商誉好的商号,就可以稳稳的钱生钱。

  把钱借给大商号“钱生钱”,可不比自己雇人做买卖来得省心

  毕竟做买卖还可能会亏,借钱给大商号吃利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