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燃料(2/3)
火炕烧煤,热气经由火道,从贯穿火炕头尾将其加热,而热气最后由室外的砖砌烟囱排出去。

  睡在火炕上的人,就如同在铛里煎的鱼,不过砖台很厚,蓄热能力强,睡在炕上的人,只会觉得暖,不会觉得烫。

  但睡在炕头的人可能会觉得不舒服:这里是热气的入口,炕上最热的位置。

  张铤仔细看了几处宿舍,至少从外观看,没发现什么问题,交代随行人员一些事情,转身离去。

  火炕质量好坏与否,自然由实际使用来检验,发现问题就改,改到合格为止。

  他家中已经装有火炕,所以知道火炕是御寒利器,前提是烧得起燃料,譬如柴禾,或者煤。

  因为露天煤矿的开发,所以寒山城里有充足的便宜煤炭替代木炭、木材,作为取暖燃料,协助军民渡过寒冬。

  而公廨为了改善吏员的住宿条件,在宿舍建火炕,并且供应燃煤,这是不用吏员付钱的。

  与此同时,军营里,营房内也砌了火炕,将士们取暖烧的煤,同样不需要他们付钱。

  煤来自官、民煤矿,其中民办煤矿的煤,是州廨用盐或铜钱购买,相应开支,都由州廨、军府承担。

  这样的负担不轻,州廨和军府其实是靠着从商号借来的钱,维持各项开支,其中就包括购买取暖的燃料。

  还有公廨、军营里日常生火做饭烧水的燃料开支。

  张铤走向自己的官署,看着天空飘落的雪花,想着徐州州廨的‘万事开头难’,斗志昂扬。

  只要熬过最艰难的头两年,接下来的路就好走了。

  煤矿的大规模开采,意味着煤的价格会越来越便宜,那么,取代木炭、木柴,成为寻常百姓家中常用燃料,指日可待。

  徐州煤矿开采出来的煤,要作为商品,大规模外运、销售,沿着泗水销往下邳、宿豫等沿河地区。

  甚至顺着泗水入淮水,销往淮南各地。

  届时,这些黑乎乎的石炭,便会成为徐州的重要矿产,大规模外销的利润,会成为徐州州廨的重要收入。

  前提是,熬过头两年的艰辛。

  所以,州廨举债都要买民办煤矿的煤,有多少买多少,让矿主们尝到甜头,增加开采规模。

  想着想着,张铤想到了在外征战的李笠。

  李笠总是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以秋后就带兵四处出击,‘抢劫’临近齐国州郡的地头蛇,索要粮食。

  然后不断地‘游击’,在齐国境内到处煽风点火,营造出大举进攻的假象,迫使齐国州郡收兵守城,无暇集中兵力南下进犯。

  效果还是不错的,数月以来,未有齐兵入寇,也不知是对方本来就无意南下,还是因为李笠搅得各地鸡飞狗跳,所以顾不过来。

  如今李笠率军回寒山,不日便到,却不知接下来,齐国会有何种打算。

  张铤回到自己官署,继续处理事务,梁国的徐州治下只有几座孤城,以及一座寒山堰,和煤矿、铁矿,所以不像是公廨,更像是作场的管理机构。

  那么,他这个为东主管理作场的管理者,就得为整个作场的正常运行而努力。

  只要熬过最艰难的头两年,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

  下午,率军返回寒山的李笠,来到蜂窝煤作场,看蜂窝煤的生产情况。

  燃料,是很重要的物资,无论是取暖还是烧水做饭煮菜,都需要点火,点火就需要燃料。

  常见的燃料是草、枯枝、木柴,而现在,李笠‘发明’了蜂窝煤,要将蜂窝煤作为物美价廉的燃料,大规模推广。

  若做到了,既能让州廨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也能造福百姓,一举多得。

  但蜂窝煤的制作,也是有讲究的,多少都有些技术含量。

  从‘彭城湖’东北畔煤矿运来的煤,经由水力破碎机破碎,磨成粒径合适煤粉,再掺入黄泥及水,由机器压制成蜂窝煤。

  晾干后便可使用。

  煤和泥的比例是八比二,之所以要掺黄泥,不是为了偷工减料,而是为了塑形:煤粉的粘合性很差,需要黄泥作为粘合剂。

  而且,这样制作出来的蜂窝煤,有了‘黄泥骨架’,在煤炉里烧过之后依旧能保持原样,方便完整的取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