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前途
质和学业。

  至于入学年龄,就有十岁入国子学的世家子弟,一般而言,入学的学子年纪在十二到十五岁为多。

  国子生数额有限,想要入学,得经过考核,或者“召补”、“选补”,也就是有缺额时补入。

  资质太差的人,即便入了国子学,也会被同学嘲笑,颜面大失。

  入学后,国子生会分科学习,譬如明经科,根据所学经学典籍,又有别称:譬如《周易》生,《礼》生,《正言》生等。

  国子学和太学都允许旁听,旁听条件较为宽松,有时旁听生的人数可以达到数百。

  国子生经过一年左右学习后,接受“射策”(即经学考试),依成绩高下入仕,获得不同的官职。

  射策成绩,大概分高第、中第、下第三等,高第又称甲科,为第一等成绩,称“射策甲科”,极难获得。

  天监年末、普通年初,宗室子弟也要策试入仕。

  李笠听到这里,有些失神:这不就是科举么?或者说是科举的雏形?

  虽然门槛很高,范围很窄,但毫无疑问这就是科举的雏形。

  如果梁国国祚持续数十上百年,这制度会不会演变成科举?

  然而没有如果,梁国在国家间的竞争之中败北,自己崩溃,再好的“文”没有“武”的保护,也就只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