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另外一张《杭城日报》(2/3)
多少人有能力拿出这笔钱,刘立杆真不知道,就他接触的张晨他们公司的这几百号人,大概只有张晨一个人可以拿出来,一鸣食品厂的那一百多号人,连范启顺能不能拿出这钱,他都不知道。

  这样一算,这比例已经够低的,而就工资来说,半亩田工人的工资,已经算是高的了。

  星期五一大早,刘立杆就跑去了报刊亭,远远地看到报刊亭前围着很多人,手里都拿着当天的《杭城日报》,刘立杆松了口气,今天国内外没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新华社没发通稿,自己的广告,如期出现在了《杭城日报》的头版,一个整版。

  很多人拿着这张报纸,不仅是感觉今天的《杭城日报》怎么怪怪的,头版居然是一整幅的广告。

  他们对这广告本身也感到很好奇,居然还有卖房子的,还卖什么楼花,当时的杭城人,只有老报迷才会在上海的《新民晚报》上,偶尔看到过豆腐干大小的房地产广告,那时候卖房子的,抠抠搜搜,还不如卖冰箱彩电的大气,人家一登还登四分之一版。

  今天杭城这卖房子的,还真是让人见识了。

  刘立杆站在那里听他们议论了一阵,发觉他们显然对什么“闹中取静”、“贵族般的享受”、“诗意地居住”等等都不感兴趣,最感兴趣的还是张晨要求加进去的“煤卫独用”。

  当时刘立杆还笑张晨,他说,还有人不知道这样的房子,里面肯定会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

  张晨反驳,你知道杭城有多少人住的比我们在剧团还不如有多少人连这样的楼房都没有进去过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才是他们的梦想,才是他们认为的“贵族般的享受”,蹲在卫生间里不被打扰,才是诗意地居住。

  张晨这样说的时候,就想起了自己去过的两分的家,阿勇的家,还有其他厂里工人的家。

  听着这些人报刊亭前面的议论纷纷,刘立杆现在不得不承认,对这个城市,张晨比自己认识得更透彻,自己或多或少抱持着浪漫和想象的成份,想到的才会是那些虚无缥缈的词。

  还有人在讨论的是,他们广告上“离武林广场步行十分钟”这句话准不准确,有人说从马塍路过去,八件分钟就够了,有人说起码要十二三分钟,让刘立杆感到欣慰的是,他们至少一致认为,马塍路很方便,就在市中心。

  刘立杆到了办公室,范建国已经到了,见他进来就兴奋地说,已经有人打电话来问房子的事了,正说着,桌上的电话又响了,他拿起来,还是问房子的事的。

  刘立杆在边上看着,这才感到心里稍稍踏实一点,至少,说明这杭城还不是死水一潭,还是有不少人,关心房子的事情。

  刘立杆站起来,下了楼,穿过篮球场,到了对面的房子,上楼,走到三楼的楼梯口,正巧碰到贺红梅从设计中心出来,贺红梅看到刘立杆,就和他说,我帮你卖掉了一套房子。

  “真的,是你认识的哪个大款”刘立杆问。

  “就做帽子的那对同学,他们反正也不会离开杭城,这几个月,也赚到一些钱,够买房了,我就劝他们买个房子安定下来,他们后天会来。”贺红梅说。

  “好好,谢谢你!”

  刘立杆说着,仿佛听到什么地方“叮”地响了一下,一个铜质的算盘珠子落了下来,现在不是小昭的三套了,而是四套,总算是可以走出“三”的魔咒。

  刘立杆和贺红梅一起走进张晨的办公室,刘立杆看到,张晨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杭城日报》,刘立杆骂道,动作真快,我还给你带来一张。

  张晨大笑“我也给你带了一张。”

  他说着就从抽屉里,拿出了另外一张《杭城日报》。

  刘立杆一愣,然后笑了起来,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想起了他们到海城的时候,两个人在同一天找到工作,那一天,他们不约而同地一人买了半只文昌鸡回家,哎呀,当时怎么没有仔细看看,这两个半只,合起来是不是同一只,刘立杆现在才想到。

  “这个广告不错,反响很大的。”贺红梅说。

  刘立杆奇道“你怎么知道,不会你也去买了吧”

  “没有。”贺红梅摇了摇头,“我来的路上,车上收音机里,几个电台都在说这事。”

  刘立杆明白了,嘿,这不正是自己要的效果吗,看样子在这点上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