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 痴恋者(2/5)
概率分布决定的,本质上一种满足概率的随机,就像手游抽卡一样。
  爱因斯坦因此而嘲讽:上帝掷骰子?
  波尔的回应更加嘲讽:别指挥上帝!
  群星璀璨的量子纷争就此展开。
  如果非要在这段伟大科学历史中摘出几个典型,大约就是爱因斯坦与波尔从见面开始一路喷到死,薛定谔趁着撩妹间隙的贤者状态,时不时出来搅个屎虐个猫。
  当然,在少年解其纷的阅读中,他看到的是一系列伟大的名字和漂亮的数字——
  马克斯·普朗克、尼尔斯·玻尔、沃纳·海森堡、埃尔温·薛定谔、恩里科·费米、保罗·狄拉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普朗克常数、德布罗意物质波、薛定谔方程、海森堡测不准……
  虽然他还无法理解其中的全部含义,但这并不影响他如痴如醉的迷恋。
  非说的话,他不曾有过恋爱,不曾爱上过任何人。
  量子力学便是他唯一的,神秘的,永久的初恋。
  他追随着她的步迹,走过高中,走过竞赛,抱得了世界冠军的奖杯,步入了这个国家最负盛名的物理学府。
  但她却不曾回眸看过他一眼。
  贝尔不等式是她最后的声音,幽灵成像实验是她最后的艳丽。
  在此之后,一片沆瀣狼藉。
  从哲学神棍到工程骗子,谁都要上去捏她一把。
  从土豪富翁到滥竽教授,谁都想从她身上切下一块。
  他们打扮她,神话她。
  他们腐化她,妖魔她。
  她逐渐变得妖艳而又腐朽,迷幻而又恶臭。
  少年开始讨厌她了。
  他只愿记起最初的她。
  或许最该喊出“粉碎吧现实”的人,应当是他吧。
  他因此拒绝了90年代以来一切的量子神话。
  此时的少年,已经成为了青年。
  青年孤身回到了与她初见的原点。
  便又回到了少年。
  那个名为“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地方。
  他撇开了现实,回到唯美的抽象数学世界。
  他要找到它们之间的桥梁,波与粒之间的桥梁,他深信这是她心头的最后那把钥匙。
  如果“观测”真的可以改变结果。
  那就试着像那些伟大的名字一样。
  用式子写出来。
  波有式子,粒有式子,那“观测”一定也有式子。
  套在一起。
  她会回来。
  青年从此走向了这万劫不复执迷不悟的毁灭之路。
  会议室中,钟平淡淡地重述着这段过往。
  “研究生时期的解其纷,名望是很大的,比你和归见风加起来还要大,国内学术圈一定是找不出第二个的。”
  “我并不是说你们不如他,只是在当年的物质条件下,本土能出一个像解其纷这样登上国际顶级期刊,土生土长得到国际认可的学者,简直就是奇迹。”
  “因此他要做什么,没人敢有半分质疑,无论学院还是学校都鼎力配合。”
  “再加上当时气功热什么的,甚至领导也真的认为,他能研究出什么了不得的创世理论,他就是我们的爱因斯坦。”
  “你知道,数理的纯理论研究中,计算机,也就是算力,是最核心的资源。”
  “就这么说吧,当时半个蓟大的算力都是他的。”
  “这个阶段大概持续有三年,直到他博士毕业。”
  “基本是0成果。”
  “甚至是负成果。”
  “别说顶级期刊,三流期刊他都只发表过一篇,还被骂得狗血淋头。”
  “他在尝试用最基础的数学方法重构物理学,这本不必被骂,但他用很长时间都没有像样的成果,却总在他的体系内甩出一堆数学内容攻击前沿量子力学,这招致了很多恶名。”
  “就是用他自己自说自话的理论,否定别人,有点像是民科那一套了。”
  “可关键他挂着蓟大的名啊,用着蓟大的资源啊。”
  “在这个时期,海归博士也越来越多,包括我,当然我回国后先去的菁华,对当时蓟大物院的情况并没有直接体会,但总也能听到一些的。”
  “至少在当时,海归博士的确强于本土博士,强就强在‘国际信息吸收’这一块,无论是思想、知识还是研究方法,确实都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