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果然还是要学习啊(2/4)
峥喜欢学习。
  她只是不想差太远,从齐头并进,逐渐变成被李峥哄着玩罢了。
  那……
  那不就成第二个张小可了吗!
  林逾静本来比较低沉的情绪,又被这个给激起来了,有些生气地扭向窗外:“我警告你,永远不要哄我。”
  “唉?聊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说这个了?”
  “就是不许哄!”林逾静扭头瞪眼。
  “好好好,不哄不哄,不气不气。”
  “你这就是在哄。”林逾静瞬间找回了叫嚣挥拳的感觉,“狗狗才要哄。”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李峥啼笑皆非,“好好好,我反过来……你爱咋咋地,我学我的,与你无关。”
  “唔,这就对了。”林逾静这才满意点头。
  李峥还从未见过这种要求,这个层数已经超越自己情商的极限了。
  不过,似乎这样显得自己地位很高的样子。
  那就这样吧。
  还是聊学习开心一些。
  李峥转而问道:“话说我最近集中学习了一下凝聚态方面的事情,你们学到了么?”
  “???”林逾静惊道,“我最近刚好也在学这个。”
  果然,还是学习快乐啊!
  去你娘的感情,今后我们只聊学习。
  李峥这可就来兴致了:“你学到什么程度了?”
  “普通的研究生状态吧。”
  李峥闻言大笑:“啊哈,这你就不行了,我起码是优秀的研究生。”
  “我是自谦。”
  “学习上不存在自谦,你就是不自信。”
  “掉头!取卷子去!”
  “别急。”李峥呵呵一笑,“带了,我出去过夜,卷子能不带么?”
  “就知道!”
  “斗题还是晚点再说吧,”李峥又问道,“学下来以后,我对前沿科学有了新的理解。”
  “!!!”林逾静好像被戳中了一样,瞬间满面光彩地比划起来。
  “就是这样,上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越到前沿,随着专业的细分,各个领域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谁知道恰恰相反。”
  “前沿科学的部分恰恰是各个学科重新交汇的路口。”
  “之前粗分的物理、化学、生物,反而在每个领域都重新组合起来。”
  “比如你刚刚搞的电镜,就是物理学家发明的用于生物研究的设备,结果化学竟然也很好用。”
  “凝聚态也是,有大量的化学和材料学内容。”
  “就感觉是各个领域的精英,走到无路可走,突然开始互相串门了。”
  “100%同感。”李峥也振奋道,“凝聚态我本来以为是个多难的东西,结果学的时候我莫名其妙的顺利,现在想想就是学科大杂烩啊。”
  事实上,凝聚态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它的名字本身这么高大上。
  大约相当于“固体物理+材料学+物理化学+化学物理”。
  本质上还是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
  落实到应用上主要还是集中在材料方面。
  也许只是为了与那几个看上去很土的专业进行区分,才取了这么个高大帅气有物理味儿的名字。
  客观上来说,全世界搞物理的人,70%都在搞凝聚态。
  原因无它,这个有应用价值,好拿经费也容易出成果。
  同时,这个看上去“脏脏的”专业,最终也成为了大多数“志在统一场论的物理天才”的最终归宿。
  李峥和林逾静则相对更单纯一些,理论物理固然是圣杯,但他们也没有过于执迷,何况这种事执迷了也没有用。
  不知不觉,他们也都成为了“撒大网型选手”。
  这一路的氛围也从“感情磨合”瞬间过渡到“学习探讨”。
  谈起凝聚态,这就很快扯到其中最热门的“拓扑材料”方面了。
  如果凝聚态的概念常人还能勉强理解,那理解拓扑几乎是不可能了,它本身就是艰涩的高等数学概念。
  但身为坚持“费曼学习法”的李峥,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
  对他来说,吃透一个概念的终极标准是——
  能在50个字以内,解释给刘新。
  上至广义相对论,下至俄罗斯小学微积分。
  当然,基于刘新的知识结构,这类解释总是要忽略一些严谨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