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皇帝发狂(三更)(2/3)
人人死气沉沉,面带菜色,实在是看不下去,也没什么好看。

  人都向往生机勃勃,看到市场繁荣,即便没有参与其中,也会觉着欢喜。

  看到死气沉沉一片,心情也会跟着受到影响。

  这是天性。

  沈书文一声叹息,“民生多艰,朝廷却无有效赈灾措施。”

  他身为太学学生,生活没有受到灾情影响。

  只是见不得京城凋敝成这般模样。

  作为将来会出仕做官的太学学生,心中责任感油然而生。

  燕云同随口说道:“书文兄不妨和同窗联合,上书朝廷,请朝廷开放京仓赈灾。”

  沈书文蹙眉,“听闻京仓无粮,而且还要为过冬储备粮草。”

  燕云同闻言,嗤笑一声,“京仓怎么会没粮。你可知道皇庄有多少少府一年收入粮食多少说没粮食,怎么没见皇室宗亲饿肚子粮食是有的,只是不能拿出来,得先保证王公贵族有足够的粮食。”

  沈书文大皱眉头。

  他不是什么都不懂,只凭一腔热血做事的愤青。

  他虽没亲眼见证家族由极盛到衰败的过程,却也体会过民间艰苦,亲眼看到自家昔日的大宅院,变成他人房舍,挂上他人门匾。

  体会过别人的白眼和轻视。

  知道人想要体面活在世上,是多么的不容易。

  因此,他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特别珍惜。

  做事之前,他必须考虑后果,考虑对自身对家人有什么影响。

  因为他没有退路。

  他没有万贯家资,容不得他任性胡来。

  他轻声说道:“成阳公主出粮帮助三皇子殿下出京赈灾,有没有可能,这批粮食,留一部分在京城,压一压京城的粮价。只要粮价下降,百姓也能喘口气。”

  燕云同挑眉,“你觉着有可能吗让成阳公主出粮打压京城粮价,功劳算谁的损失算谁的对她有什么好处谁来补贴她的损失”

  说完,他拍拍沈书文的肩膀,“别把事情想得太简单。粮价上涨,并非单纯的价格问题。这里面牵扯到方方面面,无数人的利益。只要老天不下雨,粮价就会一直上涨。背后有无数双手,托着粮价,绝不让粮价下跌。”

  沈书文苦笑一声,这个道理他懂。

  粮价上涨,自然是肥了背后的世家。

  都说缺粮缺粮。

  殊不知,世家仓库里面的粮食,几十年都吃不完。

  缺粮吗

  其实不缺粮。

  只不过,粮食都在少数人手里,他们都不肯拿出来平抑粮价。

  朝廷有心无力,没有足够的粮食平抑物价。

  或许,是有人蒙蔽皇帝。不肯让皇帝出面平抑粮价。

  京仓到底有没有粮食,皇帝清楚吗

  ……

  皇宫。

  短短时间,永泰帝瘦了一大圈。

  孙邦年很是心疼,担忧,每日都要规劝永泰帝注意身体。

  永泰帝眉头紧皱,这段时日,日日忧心,整个人看起来苍老了七八岁。

  天下大旱,民生凋敝,比起平息诸侯王动乱,更令他操心。

  他是夜不能寐,寝食难安。

  生怕灾情扩大,加重,引发天下动乱。

  看着金吾卫和绣衣卫送上来的各地灾情报告,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坏我大魏江山社稷,该死!”

  “这些地方官员,统统该死!”

  “杀杀杀!”

  永泰帝震怒,连说数个杀,杀意弥漫。

  大殿内,所有宫人屏息静气,一点动静都不敢弄出来,就怕成为刀下亡魂。

  砰!

  永泰帝直接砸了茶杯!

  茶杯碎裂,茶水四溅。

  哐!

  一声巨响。

  永泰帝将案头所有物件,全部扫到地面上。

  尤不解气。

  他直接取下挂在墙上的利剑,一声怒吼:

  “啊……”

  利剑在空中乱砍。

  宫人惊声尖叫,纷纷躲避,生怕成为那个冤死的人。

  孙邦年想拦,却拦不住。

  只能站得远远的,大声叫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快快快,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