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登基之路(1/3)
同样在一夕之间,京兆的局势已经完全变了。
  当听到那九九八十一下鼓声再次响起来的时候,朝中官员在沉默片刻之后,竟然很快就接受了。
  对于京兆的局势,他们并非一无所知——鼓声的响起,意味着国朝的帝王已经变了。
  仔细算起来,上一次八十一下鼓声响起的时候,还不足三天。
  三天之内就已经换了一个皇上!
  这在任何一个国朝来说,都是诡异的事情,但是发生在此时,京兆官员们反而都觉得这十分正常。
  因为先前十皇子登基的时候,就充满了诡异感,既然如此,那么国朝换一个皇上,似乎也很正常了……
  虽然很多官员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他们内心都觉得,十皇子这样的登基法,是无法维持多久的。
  竟然不足三天!
  国朝换了一个皇上,那么新君会是谁呢?
  参与这一晚京兆巨变的人自然清楚最后登基的是谁,更多的官员也能隐约猜到是谁,却无法肯定。
  可是,当他们听到诏令进宫之后,在宣政殿上看到皇位上的那个人之后,当然知道就知道最后登基的是谁了。
  是二十一皇子!
  最后登基为帝的,是二十一皇子郑云回!
  这个答案,当然也不是那么令人惊诧了。
  如今的国朝,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已经登基的十皇子拉下来,也就只有汪印能够做到了。
  所以,最后登基的是汪印所支持的二十一皇子,也就不足以为怪了。
  此刻的宣政殿之内,乌泱泱的站满了朝中官员,他们穿着紫的绯的官服,一眼看过似能把人晃花眼。
  这一次前来宣政殿的官员很多,比先前郑训登基时来得多多了。
  什么因身体不适,什么因年老走动不便之类的借口,统统都没有了,但凡有资格来到宣政殿这里的官员,全部都来了。
  他们来这里的原因,一是因为新帝第一次视朝,一是因为想知道最后胜利者是谁,最后当然也是要表示支持的态度。
  就算他们不知道最后登基的人是谁,但是他们会观望呀!
  因为据他们所知,中枢三大主官,除了已死的邵世善之外,另外两个人都率领属下官员进宫了。
  这两个人,还是被十皇子关押在掖庭局,后来被救出去的裴鼎臣和顾名璘。
  此外,户部尚书陈就道等一大批三品四品的官员,同样带着有资格进宫的官员前去宣政殿了。
  此外,还有两大国公爷,几家侯府……乃至懿王都进宫了。
  在如此情况之下,这一次进宫的官员,自然要比郑训时要多,新帝第一次视朝的声势也更为浩大 。
  因为郑训登基实在太突然太诡异,而且时间还不足三天,再加上郑训在朝中向来不显,还没有祭告宗庙昭告天下这样仪式,因此对很多官员来说,对郑训是皇帝这个事情,其实没有什么感觉,他们更习惯称之为“十皇子”。
  况且,此刻出现在宣政殿中的官员,要么就是反对郑训登基的人,要么就是保持中立的人,这些官员怎么会认为郑训是皇帝呢?
  与郑训、邵世善有关的官员,就算其在五品以上,都没有出现。
  因为,他们也无法出现。
  在汪印率领缇骑等前去京兆城外退兵的时候,还有部分缇骑和左翊卫仪鸾卫留在了京兆城,连夜将抓捕支持十皇子和邵世善的官员。
  其中,就有承恩公府和宋家的人。
  这些官员,是国朝动乱的隐患,也是汪印他们的敌人,虽则群龙无首,但谁能保证他们不闹事?
  尤其,还有同盟那么一个恐怖的存在?
  因此,缇骑、左翊卫和仪鸾卫连夜行动,将郑训一系的官员全部抓捕起来。
  正因为汪印和护国公等人所有的势力都出动了,才能那么迅速地将一切平息,才能在朝阳升起之时敲响那八十一下鼓声 。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各尽己能,所以最后登上皇位的,乃是二十一皇子。
  此刻郑云回坐在高高的皇位上,坐在这个只有大安帝王才能坐的位置,内心深深地明白这一点:
  他能够成为帝王,是那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的登基之路,非是他自己所能,乃是这么多人所能!
  他脸上一片紧张肃穆,嘴唇抿得紧紧的,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