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簪缨之家(1/2)
叶家位于京兆太平巷,是京兆赫赫有名的人家。因叶家世代簪缨,且先祖出自松阳,故世人皆敬称叶家为“松阳叶”。

  哪怕叶绥从来没有去过松阳,她身上都深深铭刻上松阳印记。

  前一世谁都知道,南平顾家的老太君,是松阳叶家的姑娘。

  这会儿,叶绥按捺住心中的起伏,稳稳下了马车,然后在垂花门外停住了脚步。

  叶家……她前世心心念念着而始终不能回的叶家,就在她眼前了。

  只要再往前几步,就能踏进她曾无比熟悉的地方,就能见到她所想念的人……一时间,她竟觉得脚步滞重,难以迈开步。

  顾家的老太君什么都不怕,但此刻的叶绥,心头却浮起了不止怯意。

  她怕,怕这是一场虚幻;她怕,怕垂花门里什么都没……

  见到叶绥静立不前,她的贴身婢女佩玉便上前,低声问道:“姑娘,您可还好”

  佩玉心里惴惴的,总觉得姑娘是在天恩马场受了惊,似乎有些不妥。姑娘一路上回来都没有说话,如今又这个样子,可别出什么事才好。

  听了这话,叶绥神色微动,刚才浮起来的恍惚怯意,霎时烟消云散。

  她往前迈了一步,再迈了一步,在见到门里面的情景后,心终于落在了安稳处。

  穿过垂花门,首先映入她眼中的,是一泓碧绿的湖水,呈弯月状,这便是叶家极为有名的明照湖。

  她还记得,每逢朔望之日,叶家姑娘就会约上三五好友在这里聚会,还弄了个劳什子明照诗会……

  或许叶绥少时对此不屑一顾,然而日子有功,她隔了那么久的时光再见到明照湖,便觉得它格外好看。

  沿着明照湖前行,在弯月最尖处延伸出一条石径,石径连着九曲回廊,穿过这九曲回廊,便能看着重重叠叠的院落。

  这里,便是叶家的内宅。

  叶家世代簪缨,在大安朝曾出过五位尚书、八位侍郎,五品以上的官员多达三十,而五品以下的,那就更多了。

  俗话说五代看文章,叶家出了这么多文人官员,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恰恰就在这内宅中。

  无论是院落的格局还是里面的布置,都彰显着叶家的底蕴。比如,这九曲回廊上意味深远的书画,便是出自大儒顾千秋之手。

  到了太宁五年,顾千秋一书值万金,她还记得有人送了这样的寿礼……

  叶家啊,底蕴如此深厚,家族如此荣显。为何短短几年就落败了呢而且败得那么彻底,如大厦倾覆什么也不剩。

  衰败的原因,多活了一世的叶绥当然知道得清清楚楚。

  盛极而衰,这是天理,只是不知道现在的叶家人能否察觉到这一点

  不过,就算叶家这样荣显,比起南平顾家来,还是逊色了。南平顾家比叶家还要繁华厚重得多,心也大得多……

  呵呵。她嘴角微微提了提,缓慢越过这些被精心打理的书画。

  出了九曲回廊之后,她的脚步便越快,神色便越从容。

  她做了二十多年南平顾家的老太君,多年历练下来便养成了一个习惯:遇事越是危急,便越是冷静。

  即便她现在心潮翻滚、恨不得立刻见到父母亲人,面上却不露半点声色。

  返家必告父母,更何况她是从二十多年后而返,是以她脚步匆匆,循着记忆径直往父母居住的映秀院走去。

  以往,她外出回来只是遣婢女去映秀院告知,待梳洗过后才会向娘亲请安。

  而现在,她一刻都不愿意耽搁。她想快点见到娘亲,娘亲都好吗娘亲正在做什么

  映秀院坐落在叶家南面,是一处五进院落,也是叶家三房最核心的地方。

  没错,叶绥正是叶家三房的姑娘。

  她的父亲在叶家排行第三,正正就是京兆人称叶三爷的叶安世。

  想到父母,她心中猛地一痛,脚步也不由得顿了顿。

  一瞬间,她眼中闪过了凌厉的狠意,倏忽便隐了下去。

  幸好,幸好……现在还是永昭十八年,前世惨死在狱中的父亲母亲,现在还活着,还活着!

  她活了四十年,生于簪缨之家,随后嫁到名望世族,无论谁提到她,总免不得要感叹一句:“真真是好命!”

  是好命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