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1/3)
随着八百颗人头落地,李枭的声望一时无两达到了顶点。原本编排朝廷的那些言论统统不见了,街头巷尾的百姓们茶余饭后,都喜欢谈论一下朝廷杀爪哇人的事情。

  没有一个人同情那些被砍脑袋的爪哇人,而是兴致勃勃的谈论杀人过程,还有大明帝国的强大。

  “这事情办得不错,既提高了百姓们的民族自觉,又试探了一下百官心意,一举两得!”张煌言坐在椅子上非常兴奋。

  李枭想都不用想,下面带头喊自己万岁的人,一定是他安排的。

  这个老家伙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果断出卖了坐在龙椅上的外甥。

  “你说的都是小道,这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打击了那些构陷了朝廷的谣言。让百姓们重新信任朝廷!而且这个模式非常不错,今后咱们能用钱解决的,绝对不要轻易向海外派兵。

  兵凶战危!以前咱们辽军还能凭借武器优势占尽便宜,可随着敌人的进步,咱们这种优势越来越小。加上……!”孙承宗斜了李枭一眼。

  小渔虽然死了,可这事情留下的后遗症太大。火药的秘方泄露了,李枭差点儿在山海关被炸死,杨嗣昌差点儿在苏州被炸死。可人死如灯灭,李枭不打算继续追究下去。孙承宗也是没有办法!

  “火药的秘方泄露了,咱们的敌人例如巴图尔珲汗,又或者英格兰人,荷兰人。他们很可能已经得到了火药秘方,将来的仗估计没有这么好打。”

  “我也认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振兴国内经济。铁路!首要的就是加快铺设铁路,只要把铁路铺满神州大地。无论是人的流动,还是财货的流动都会大幅度提高。

  加上新建设的大批工厂,各种工业品的产能日益提高。还有在咱们支持下的海商们,将大明的各种工业制成品远销到海外去。每天都能赚回来大笔的银子,这样的日子再过上十年,我大明将会无比富庶。

  富国才能强兵,而富国得先富民才行。”

  “枭哥儿这话说得不错,最重要的就是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只要让百姓们吃饱穿暖日子过得红火,就算是逼着他们造反也没人会参加。没有农民参加的造反,那只配被叫作叛乱。”孙承宗赞赏的看了李枭一眼,他很认同李枭富国先富民的理论。

  “真要是物质极大丰富,单单靠商业税就能养活整个朝廷财政。我会把传承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砍掉,贫苦的农民,将不会再缴纳任何赋税。”李枭的话刚刚说完,就看到几双异常很快平复下来,毕竟多年修炼的涵养功夫精深。

  李枭挠了挠头,好像做到民无赋并不太难。如果不是陕西、河南、安徽、苏北等地灾害太过严重,李枭觉得现在就能施行。

  朝廷要那么农民那么多粮食有啥用,还不如干脆从商贾身上收取商业税。从古至今,只有听说农民造反的,从来没听说过商贾会造反。

  “这件事情,还需要从长计议。如今四川还在戡乱,中原刚刚结束内乱还在恢复。西北有准格尔蒙古虎视眈眈,江南的东林余孽仍旧在暗中活动。多年的经营,明里暗里支持他们的人不少。

  还有两广和福建,官府的控制力远不如当地的宗族。好多县官,甚至还要看那些大族族老们的脸色行事。”孙承宗拍了拍李枭的肩膀,劝里面不要太过着急。

  “自万历爷二十年不上朝,历经天启、崇祯两朝。先后有魏忠贤的阉党,还有东林党们闹腾。大明可以算得上是积弊如山,如今真是堪称百废待兴啊!”张煌言叹了一口气。

  李枭同样郁闷,如今的朝廷就好像建在一堆碎砖垒成的地基上。

  北方除了辽东外,朝廷的势力一般只能到达县里面。政令不入村,这就是底层的政治生态。

  如果是小家族还罢了!有些家族世代繁衍,人口已经高达万余人。宗族族老,赫然成为地方上呼风唤雨的人物。碰到地方上有事情,县太爷还得和他们打商量。不然,政令你就推行不下去。

  关系闹得僵了,干脆鼓动乡民闹事。编造一下官逼民反的谣言,然后啸聚上数千精壮。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县太爷只能认栽。在自己任上出了官逼民反的事情,朝廷肯定不会绕过自己。丢官罢职都是最轻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处置。总会好起来的,大明天下绝对不会永远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