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王允府(2/3)
黄巾起义暴发之前,朝廷先获得情报,先发制人,灭了在洛阳活动的马元义等一众太平道的人。当时京师震动,当中,也连带的牵连到了不少京中的权贵,被杀了不少人。这其中,也有牵涉到了宫中宦官。

  事实上,像宫中的十常侍,他们贪得无厌,只要有钱,他们什么事都敢做。当然,那些送钱给他们的人,也不会跟他们说造反的事。反正,太平道为了暗中发展势力,肯定也给宫中的人送了不少钱。

  说起来,张角一度也在洛阳有不少的名气,也的确跟一些朝中的权贵有来往。

  如非先帝死得早,张角都还有可能成为道家国师呢。

  这王允很细心,从受降的黄巾军当中搜出一封书信,此书信是中常侍张让的人写给那些黄巾军首领的,这分明是跟黄巾军私通的一些往来信件。在王允追查之下,的确也找到了证据。

  王允当时也算是在朝中极有威望了,所以就决定向皇上揭发张让,把证据交到了皇上的手上。

  这里,刘显想说的是,如果从王允的行动来说,这的确是王允的一个刚直不阿的举动,以及后来的一些表现,也的确表现出王允的一定气节。

  但是,对于王允的这次揭发,刘显却是不以为然的。

  王允的出身、见识还有才学等等,已经注定王允不可能没有一点政治智慧。他不可能不知道,在如今的大汉,这朝廷到底是谁说了算。换句话来说,他不可能不知道揭发那些宦官,如果不成的话,那将会给他带来什么的后果。

  可王允为何还要这么干呢

  刘显估计,应该是王允在当时,他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加上挟击败豫州黄巾军之威,他已经有这样的声望、威望、能力来扳倒张让、赵忠等十常侍。

  且当时,跟王允交好的有谁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另外还有他的下官另外的所结交的朝中的官员。

  王允应该是认为,当时的时机已经成熟,是到了扳倒那些宦官的时候。而如果由他来扳倒那些宦官,那么他在朝廷的地位就直线上升,甚至可以达到和三公并列的地位,能够真正的掌握朝廷的话语权。

  这些,应该才是王允所谋的。换句话来说,如果王允没有成为一州之长,没有立下战功,在朝廷也根本没有多少话语权的时候,王允会向朝廷揭发张让么刘显估计王允肯定不会。

  很可惜,王允看错了皇帝跟张让等十常侍之间的关系。如今的皇帝,对张让等十常侍的依赖,以及信任,甚至说是潜意识的畏惧,这些都不是王允可以了解的。

  可以这么说吧,在如今的大汉,只要皇帝还活着,是没有人可以对付得了张让他们。

  王允虽然经营得当,拥有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可依然还不足以扳得倒张让他们。

  所以,对于揭发张让等人的罪行,张让他们是一概不认,哪怕是证据确凿,皇帝也并没有真正的降罪于张让等人。

  这就是打蛇不死反被蛇咬了。

  再加上,像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他们,他们又为何不一起在朝廷出声帮王允咬死张让等人呢要知道,他们其实谁不想弄死张让这些宦官

  这应该也是他们都是心水清的,因为他们都看到了,弄死了张让等人,那么他们又能获得到什么的好处呢如果当真的让王允成功了,那么真正获得好处的就是王允。

  没有好处,他们会不顾一切的弄死张让况且,他们其实都很清楚皇帝跟张让的关系,同时,也都知道张让等这些宦官掌控了皇宫禁军的事,知道那些宦官的厉害。

  站在他们的立场来说,那个时候弄死张让等人,于他们不利,于他们的利益不符。

  还有,当时是什么的情况朝廷都还在跟黄巾军决战的时候,那时,朝廷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皇宫动荡。

  如此,就注定王允是失败的。这一次,应该说是王允在其人生当中的一次政治搏奕,结果是输了。

  缓过劲来的张让等人,自然就是反将一军,把王允给弄进牢房去了。

  王允还算是有人脉关系,何进、袁隗、司徒杨赐等等都为他奔走,使得他才没有被张让他们直接害死,但是,他想要出狱害怕就没有这么快了。事实上,王允已经是数度出狱,但却又被张让陷害,再次抓了进去。

  到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