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田丰归柳林
该这些地主土豪出点血,救济百姓,也算是他们的一份责任。

  三天后,刘显护送田丰回到了柳林村。

  田丰到了柳林村,他马上就被柳林村正在修建的城墙所震惊。

  听刘显说柳林村建城是一会事,但是现在亲眼见到了,他才知道刘显所说的不是大话。

  这说建一座城池就建一座城池,真的让人不敢想象。

  安顿好家人后,田丰第一时间就拜访了蔡邕。相对于田丰来说,蔡邕才是真正的大家,是前辈,他是后进末学。

  田丰是搞内政的一把好手,但对柳林村、杨氏县的情况了解不多,刘显就先让他了解情况,暂时让他跟着蔡邕,先展开修建柳林学院的事,尤其是关于较编教材的事,田丰特别有兴趣,因为有一些东西,他还真的是闻所未闻。

  刘显把后世搬来的那一套,不仅吸引了蔡邕,现在也吸引了田丰。

  刘显把学院分为小学部、中学部、大学部。有针对性的计划开设一些专业技术的学科。

  其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的学科,他们都没有听闻过。

  反正,蔡邕也好,田丰也罢,他们觉得刘显所提出来的教育方式跟他们原来的完全不同,尤其是把一些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学子必学的一些项目学科列为根据学子个人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有选择性的去学习感到有些不太理解。

  比如说琴棋书画。这对于蔡邕来说,都是他比较擅长的方面,但是刘显却认为不必要单独开设这些学科授课。

  因为此事,蔡邕也曾找刘显争论过。

  但刘显却说,蔡邕大人是当世琴曲大家,他如果专门向学子们传授琴曲之艺,他能否教导出几个琴曲大成的大家?而这些琴曲大家,又能否救得了如今的大汉?

  至于棋艺就更不用说了,下棋厉害是否就能在战场上战无不胜?书画能够治国?

  但刘显也很明确的表示,这些也不能说没有,但必须要根据学子的特长、兴趣来传授。如果有潜质潜力的,他完全可以收为弟子,单独传授。平时就算是有这些学科课程,但只需要让学子们去了解就行了,不用让人人都去学习。

  刘显务实,要的是真正可用的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别的不说,读书识字,懂得数学计算,能够记帐,这样的人,马上就可以使用。

  当然,文学方面的东西,刘显也向蔡邕妥协,交由他来编较一些教材。

  田丰和蔡邕一拍即合,很快就投入去工作。

  这也是刘显乐见其闻的,相信田丰只要在这里待下去,那么以后赶他都不走了。

  在这里不仅仅只是百姓生活得已经比别的地方好,主要的还是这里的百姓生活得更有冲劲,人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种由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热切,相信田丰肯定能够感受得到。

  何况,田丰的母亲、夫人及两个孩子,在这里很快就融入了生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