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开榜(1/2)
李适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他心中烦躁异常,一方面为韦皋的兵败愤怒,彻底断送了他返回长安的梦想,而另一方面,一旦韦皋拿出自己要求他出兵的手谕,兵败的责任者就变成了自己。

  自己的名声不就全毁了吗?

  不行,这个黑锅自己决不能背,不能让韦皋回成都。

  “枢密使觉得韦皋应该定何罪?”李适冷冷问道。

  宋朝凤早就摸透了李适的内心,他就在等李适下定决心,当李适开口问了自己,他便知道时机成熟了。

  “陛下,韦皋轻敌冒进,导致全军覆灭,他应该承担一切责任,按理应该公开处斩,但请陛下念在他戍边有功的份上,给他一个自裁的机会,微臣建议,赐他一段白绫。”

  李适沉默半晌道:“这件事朕不想知道。”

  “老奴一定会处理好。”

  李适点点头,转身便走了。

  宋朝凤立刻写了一份手令,令人火速送给田文秀。

  三天后,朝廷中传来消息,韦皋深感罪责难辞,无颜来见天子,在剑门阁驿站自缢身亡。

  李适随即下旨,韦皋虽然在关中兵败中负有直接责任,但念其戍边有功,追赠其为陈仓县公,以县公之礼厚葬,同时不牵连其家人,并将其尸体赐还家人。

  虽然韦皋之死疑点重重,很多人怀疑是田文秀半路下手,却又没有证据,只得去其府中悼念亡灵,并痛骂宦官祸国。

  这场关中惨败,也使李适彻底失去了夺回长安的勇气。

  进士科终于到了发榜日,天刚亮,王显、张本初等四人便急不可耐赶去晋阳宫,发榜在承事厅官衙前,大门口有一排高高的榜文架,各种公告榜文都贴在这里。

  上一次是明经科发榜,这里曾经挤得人山人海,今天看榜的人就少得多,只有两三千人,毕竟最后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士子只有一千七百人。

  进士科一共录取百人,基本上都会授九品官,九品官有四阶,正九品上阶,正九品下阶,从九品上阶,从九品下阶。

  除了补充地方州县官府外,还有晋王府下各官署,实际上就是朝廷官衙。

  王显与李和二人都发挥得不错,发挥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但进士科高手云集,他们能不能上榜,还是一个未知数。

  正因为有了希望,两人心中才很紧张,倒是张本初和周琨心态平和,他们有自知之明,肯定是去国子监读书。

  四人匆匆赶到承事厅广场,榜文架下早已挤满人,还没有发榜,大家都在焦急等待。

  这时,大门开了,走出了一群从事,士子门口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有士兵在地上放一排五个小纸筒子,用火折子点燃上面一根短线,短线嗤嗤燃烧,片刻,五个小纸筒子同时爆炸,发出一连串巨响,吓了众人一跳,这是什么新鲜玩意?

  这就是炮仗,它目前是严格控制的军用物品,绑在箭杆上射向天空,它的军用名称叫做轻雷,市场上是绝不会出现,欢庆时刻,火器营士兵一般会点上几个助兴。

  士子们此刻已经顾不上炮仗了,几名从事拿榜文和浆糊桶出来了。

  几名从事架上梯子,开始将榜文贴上去,红纸黑字,每张大纸上有十个名字,字写得很大,第一张是一甲,一甲有十人,一甲第一名就是状元,一甲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探花,前十名都是优等,授官正九品。

  二甲二十人,处于次优,授官从九品上阶,三甲录取人数最多,七十人,为,授官从九品下阶。

  第一张榜单刚贴上,便有官员开始唱名,声音很响,他高声喊道:“一甲第一名,幽州蓟县卢金环!”

  一名士子高高举手,。

  然后去沐浴更衣,披红挂彩准备夸街。

  在震天的鼓乐声中,夸街的队伍出发了,数百名士兵簇拥着骑在高头骏马上的新科进士,在太原的几条大街上行走,街上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不过比起宋朝和明清的万民空巷看进士,唐朝的百姓热情度还是稍微差了一点,毕竟十年前还是读书无用,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练武高,唐朝百姓更热衷于欢迎凯旋归来的将士。

  太原毕竟也是近百万人口,大街上行人不少,但几乎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而没有后世那种狂热崇拜。

  夸街近一个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