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君臣(上)(2/3)
眼圈发黑,脸色泛青,双颊无肉,双唇血色淡得发白。

  如果在外面大街上,看到一个普通行人长了赵煦这副模样,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会在脑袋里冒出痨病鬼三个字,然后远远地躲开。

  赵煦面黄肌瘦的模样,不仅仅是普通的痨病缠身,而且是元气虚耗的色痨。一看就是纵欲过度,体质虚弱,然后为痨病病毒侵入体内——普通的痨病病人,脸上的气色可比皇帝要好得多,至少是红润得多。

  韩钲相信,如果是代州的厉阳成、陈忠,还有京师厚生司这边的卫光暨——这几位都是把自己的研究方向放在痨病上的会员——看到皇帝,都会想着从他身上取出一些鲜活的标本出来,只要他们不知道这是皇帝。

  完全不是一个能激发朝臣忠心的天子。

  比起英明睿智、善识人、敢用人的熙宗皇帝,韩钲自问如果自己是两朝元老,看到当今皇帝,再想想他的父皇,这落差实在比黄河龙门那边的瀑布还大。

  第一个念头就是虎父犬子,再接下来,看到皇帝又犯下了那么多过错,脑袋里面转着的念头大概就只剩下,不要让这个皇帝,把天下给祸害了。

  现在皇帝出现在病房中,恐怕在场的所有人,没人会认为皇帝这一次出宫,是当真来探视病情,现在又是真心在为刚刚去世的王安石哀悼。

  但赵煦并没有这个自觉,并没有注意到在场的一些人脸上,有着难以掩饰的厌憎。他正端然直立,接受宰相带领在场所有外臣的拜礼。

  不论被打压得有多惨,但在礼数上,宰相就必须对皇帝保持敬意。只要宰相一日没有夺权,这种事就永远避免不了。

  韩钲也跟随者父亲,与众人一起行礼。

  一起一拜间,在皇帝的脸上,韩钲看到了一闪而逝的快意。

  他相信这决不是错觉。

  皇帝来到床边,低头看着平平静静躺在床榻上的遗体,双手合十弯了弯腰,然后回头来,朗声道:“太师劳苦功高,于先帝,有辅弼之功,于朕,有定策之德,今日仙逝,理当厚赠,以励忠良。”

  天子驾临,房内的悲伤气氛便一扫而空。

  俗话说筵无好筵会无好会,皇帝这一出宫,也决无好事。

  方才皇帝被宰相堵在了外院中,人人心中都悬了一块石头,不知最后皇帝到底会闹出什么。

  现在天子玉音一出,各人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只是这么一来,摆在王家人面前的,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了。

  皇帝、宰相。

  实际上的大权在握之人,和名义上的权力拥有者,到底该服从哪一方?心中一存此念,便再也没办法恢复到方才的那种单纯的悲痛中去了。

  韩钲紧张的攥着拳头。这还是他第一次亲眼目睹父亲与皇帝针锋相对的局面,尽管过去在事后听说过很多,他的父亲本来就是以强硬著称,与人针尖对麦芒的情况实在太多了

  领头的王安礼和王安上,纹丝不动。仿佛没有听见皇帝的口谕。

  做国丈的王旁,愣在当场。不知是该向女婿叩谢天恩,还是不去挑战妹婿的底限。

  王栴慨然而起,他一向是王家家中的对皇帝最为恭敬的一个,正要领旨谢恩,只是朝着床头方向瞥了一眼之后,突然就僵住了。

  韩钲顺着王旃的视线,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方才那伤逝的悲恸,在他父亲的脸上一扫而空。锐利而又冰冷的视线,似乎将王栴整个人都给冻结。

  韩钲抽了抽嘴角,想笑却没能笑出来,因为他也是第一次见到父亲的这种表情。

  韩钲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和蔼可亲的,即使自己犯了错,也会好好地讲道理,而不是直接动用家法。他从来没有过父亲现在这样,一股冰冷到极致的愤怒。

  房间内,安静了下来。

  就连抽泣声也没有了。方才的嚎啕痛哭仿佛根本不存在。

  房内最小的一个,王安石的一个侄孙,才五六岁,还不怎么晓事,方才还跟着父母一起嚎哭,现在就被母亲紧紧捂住嘴巴。

  赵煦有几分气恼,堂堂天家外戚,竟然如此畏惧逆贼的淫威。

  王安石刚刚咽气,他不信韩冈会在这里发飙。

  如果韩冈当真大闹王府,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