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12)(2/3)
了一盆冷水。在不便用棍棒教育一番的情况下,用冷水让人冷静一下,就是最好的选择。在初春的寒夜中,湿漉漉的身子会让人更加明白冲动的坏处――在这段时间里面,很有几个发了高烧,然后就被人从监狱中抬出去了。

  嘴角含笑的李达,与随行的章辟光继续聊着。

  “今日怎么不见知府升堂?”

  李达今天过开封府来,虽没有往正堂去,但从那个方向上也没听道什么动静。

  “大府告病在家了。”章辟光回道。

  李达的脚步总算是慢了一慢,惊讶道:“昨天还好好儿的啊!发了什么急症?!”

  章辟光叹了一口气,“是急症,病的夫人。”

  “仁和县君病了?”

  “病!的!夫!人!”

  章辟光一字一顿,让李达终于恍然,不是夫人病了,而是夫人病。少了一个‘是’字,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沈括当然会病。河北的李承之,进了贡院。李常又接了河北漕司的任。再过几天,南京的孙觉、齐州的范纯仁,全都要离京。沈括想要进枢密院,从哪里找票来?

  他丢下新党帮了韩冈,以为能得到韩冈的帮助进入西府。可韩冈做了参知政事后,转头就将他丢到一边。不仅仅是沈括,韩冈可是将所有支持者都丢到了一边去,属于旧党的支持者一个都没留下――当然,以刑恕之死作为回报,对那些旧党已经足够了。

  或许这就是韩冈的行事作风,肯定会给予回报,但不一定会是最想要的。

  李达一边想着,一边笑着说道:“圣人有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沈大府也有三畏,畏光、畏风、畏见人!”

  “……其实还有第四畏?”章辟光故作小声的说着。

  “什么?”

  “兼畏夫人!”

  两人对视一眼,一起哈哈大笑,丝毫不介意身后一众官吏的存在。

  沈括在府中没有什么权威,在朝堂上也被视为反复小人,而章辟光却是因为早年要求二王出宫而开罪了太皇太后,在太后面前留下名字的,该奉承谁,在开封府中熬了多年的吏员们比谁都门清。

  “不过沈知府进西府,想也不可能。”李达又说道。

  “何也?”

  “其他相公只要听太后的吩咐就够了,沈知府可还要再请示了仁和县君才敢去做。”

  “说的也是。”章辟光连连点头,“要是大府做了枢密副使。太后说要向东,县君说要向西,那可如何是好?”

  “那只能降黄巢了!”

  唐中书令王铎惧内,曾受命领军抵御黄巢。其出兵后,只带姬妾随军。其妻闻之大怒,紧追而来。听到这个消息,王铎慌忙召集幕僚,‘黄巢自南来,夫人从北至,旦夕情味,何以安处?’幕僚回答,‘不如降黄巢。’

  这是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而当今的权知开封府沈括沈大府,若比起惧内来,却是半点不让先贤。

  因此阴森恐怖的黑牢中,便又再一次响起一阵快活的哄笑声。

  终于走到了牢狱的最深处,章辟光在一扇门前停下了脚步。

  刑恕的牢房就在这里。

  守在牢房前的狱卒上来行了礼,将门打开后便退到了一边。

  “少卿,请。”章辟光伸手指向门中。

  李达点了点头,并不辞让,举步跨进了牢门。

  一走进牢房,李达举止神情立刻就变得沉稳起来。

  一个笑眯眯的爱开玩笑的官员,变成了淮南路上让贼子夜不能寐的李二郎。

  跟随入内的章辟光,也收敛了笑意,打量着这位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

  惟有眉心聚拢起来的皱纹,微微泛着暗红色,仿佛第三只眼睛,难怪会被称为李二郎。

  在淮南东路提点刑狱衙门中的三年,李达接连清理了一百一十七桩积案,平反了十七桩冤狱,由此名震淮东,这是他能在四十岁的时候做到大理寺少卿的主因之一――另一个,就是在大理寺盘踞了三十年的正卿崔台符、少卿韩晋卿这对老冤家,他们两人的恩恩怨怨终于宣告终结,在一个月之内先后致仕,据称是领会上意,不得不退,这样才空出了两个重要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