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24)(2/3)
,我可不会带着儿郎去!”乌鲁立刻愤愤然说道,宋军的营垒要是那么好攻的话,也不会变成现在的局面,“说不定那就是宋人的陷阱。”

  “谁说不是呢。萧枢密真的有那个打算,到时候就让他带着他家的兵马去量一量宋人的营寨到底有多坚固。”老胡里改更凑近了一点,声音也更为低弱,“小王庄这边都是同样的心思,大王庄那边少说也有一半……”

  营帐前的篝火不时的噼啪作响,夜幕下辽军营地如同子夜一般压抑。

  来到前线的各支部队的将领,此时都聚集到了萧十三的中军大帐中。

  高高矮矮二三十名将领,眼神冷淡甚至透着敌意。没有任何意义的与宋人周旋,到了今i的避战,已经将他们最后一丝耐xing给消磨掉了。之所以还不敢发难,那是考虑到耶律乙辛,而不是萧十三本人仅存的那点声威——至于张孝杰,则被所有人给忽视了。只有耶律乙辛做靠山,萧十三加上他也不会改变什么。

  他们并不是要萧十三拿出个应对的方略来。这些i子以来,萧十三的决定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损失。

  他们只需要萧十三明确下一步做什么,是战还是走?

  这决定了他们之后的态度。

  萧十三的视线从麾下的一众将领们脸上划过,终于有了决定。

  ……………………战鼓敲响了很久,战旗也已经牢牢地扎在了地上。

  但对面的敌人却没有任何反应,而是缩在他们的龟壳里死死不肯探出头来。

  这么说或许有些不确切,宋军的骑兵还是被辽军的远探拦子马拦在了外围,没人能多靠近辽军的营垒一步。

  可这样的作战,却像是宋辽两军颠倒了个个儿,宋军不像宋军,辽军也不像过去的辽军。

  失去了进攻意志的契丹人,到底还能剩下什么?

  半i的时间,已经让所有参战的宋军官兵更增添了一份信心。

  纵然对辽军的畏惧依然存在,纵然还有很多人觉得避而不战是辽军主帅的骄兵之计。但更多的人已经确信,将辽贼驱逐出大宋国土的i子已经为时不远了。

  收回向北面眺望的目光,韩冈领着几名幕僚,继续巡视着他的营垒。

  夜中的宋军大营,一簇簇篝火映着人们的脸庞,轻快的笑语传遍了营地。

  “军心可用啊,枢密!”黄裳在耳畔的低语,藏不住内里的兴奋。

  就算之前官军一直是高歌猛进,从太原府的太谷县一直杀到了距代州城不到五十里的地方,但只要辽军的主力还存在,就没人敢说这一战是必胜之局。

  可辽军这样不利的形势下依然避免开战,这已经足以让黄裳看透了敌方的虚实。

  “不到最后一刻,不切实拿到胜利,就不要放下心来。”韩冈的笑容中有着无奈,“军心可用,可不是军队可用。”

  巡视过一堆堆篝火旁的营帐,多少士卒都向他高声宣誓,将入寇的辽贼剿灭。可这依然没有让他看高麾下军队的实力一分两分。

  不仅是辽军在避免硬碰硬的战斗,其实双方都在避免正面决战。即便是在太谷城下的那一战,韩冈都没有让他麾下的主力——也就是来自京畿的步军——跟辽军正面交锋过。

  至今为止的大战小战,基本上都是河东军为主力的战果。这虽使得宋军的士气没有因为连续作战而无法避免的下降,可也让京畿禁军的信心和求战yu望提高到了极点。

  而韩冈始终在避免将他们派上与辽军对垒的战场。

  这是韩冈小心的一面。

  熟练工和新手的差距是很大的。韩冈无意用人命来换取京营禁军的作战经验,所有也只能让人数少得多的河东军成为作战的主力。

  “我更希望萧十三能够立刻撤回代州……”韩冈边走边对几个幕僚说道,“吕吉甫那边已经差不多该到了黑山脚下。一旦抄截耶律乙辛的老巢功成,萧十三必然要带兵回救,那时候,就是大同也不是没有指望。”

  “可那也要他们的粮草能跟得上才行。”可能是门户之见,黄裳以下的一众幕僚都不想看到吕惠卿的名声更加响亮。

  “不用担心。”韩冈自是知道,长距离的行军时,粮草的消耗量当然是个巨大的数字。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