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行路
典的节选和概略印象,也算是日后拜别离开时,给这怒风营留下的一点手信和纪念。

  而最好的试验品和素材,无疑就是学徒队里的那些年轻人了;旗语小队什么的还只是第一步开头的尝试而已;下一步还有简明战术和技艺上的实验性编制,各种武器改良上的人体实操效果测试。。。至少,在同样的投入和编练之下,他们比直属队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都要强上一些。

  而且接下来,他们在夜晚和午后的剩余时间,还要兼带给配属各队的士卒讲故事,主要就是周淮安在抽空上课时说的那些段子,在经过一些个人风格上的加工,以简便有效的丰富麾下那些士卒的闲余时间,而不是让他们闲而无事的靠喝酒赌钱打架,乃至到处惹是生非,或是滋扰地方百姓什么的来消磨时间;

  毕竟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手段,实在是太过匮乏到苍白发指了。天一黑就完全无事可干了;因此有个相对像样点的故事和拓展开来的想象力,就可以轻易吸引和满足大多数人的兴趣;顺便还可以潜移默化的推进一些观念上的改变,比如细微处的卫生习惯和战地勤务方面。

  可以说,既然他们想要从自己这里学到点有用的东西,那就免不了被物尽其用的榨出最大的价值和用途来才是;周淮安自认自己已经有后世黑心包工头的几分真谛了,不过看他们日常食之如甘贻的样子,却又感觉似乎自己还远远做的不够一般。

  然后,他就听到车外摇响的铃铛,然后就听到路上有人前来投军的通报,他不由的微微叹了一口气,这都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自从赵家寨被打破而横行乡里的赵氏一族覆灭的消息传开后,不知道是处于对强权的崇拜还是实在生计过不下去了,这一路上开始不乏聚集或是等候在路边等待投军的人群。

  而在这种情况下招募他们的代价也很微博,只要给一袋子杂粮作为安家费,就可以让人千恩万谢的老半天了;然后就传了开来而变成了眼下的局面。

  只是在这个时候,就要提高标准而宁缺毋滥了。要足够年青,身体要稍微壮实,看起来忠厚老实听话的,然后,是干过农活的好把式和工匠学徒优先。而周淮安也会偶尔出面,主要是针对一些自称有手艺和本事的人,进行甄别和鉴定一二。

  由此,他还额外接收了许多被称为“半大小子”的少年人,都是夹在儿女中间老二老三的排行,因为家里实在养不活而被送出来的孩子,只要小半袋粮食就可以带走了。当然了,被他挑中的都是那些身体状况略好,经过扫描骨骼发育等指标相对正常,没有天然隐疾和内在缺陷的对象。

  这样,哪怕再怎么饿的骨手若柴面如土色,只要经过好好补充之后,就可以派上下一步的用场了。

  结果,甚至还有人赶过来问要不要女孩子,黄毛丫头一个只要十斤没晒干的稻谷就可以带走;于是周淮安就只能让人敬谢不敏了。所以当他们抵达州城所在归善县境内的时候,这只渐渐扩充起来的队伍,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和一千多头的各色牲畜了。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