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2/3)
郭槐生无奈:“雕塑系这边不是有个学院围墙上的侧门吗?就在街对面租房合办个泥塑工作室吧,我俩自己搞,多带动系上的学生去教课讲课,才能像这个家伙这样提升自己嘛。”

  万长生看眼口若悬河的马振宇,心中暗道姜还是老的辣,学到了。

  和郭槐生这些做法大相径庭的,恐怕就是国画系的系主任。

  当初老苟还在的时候,他也是挺喜欢抱大腿的,后来万长生接替篆刻课助教,他也没做出什么力争的态度。

  所以万长生更愿意把精力投放在雕塑系,都不是心血来潮。

  谁都愿意跟更有共鸣的人在一起做事。

  哪怕系主任竭力促成万长生的国画作品去参加青展,更多也是为了国画系的业绩,而不是对万长生有什么裨益提升。

  等到颜从文借着万长生不爱参加行政事务,找人顶了万长生的助教职务,这位系主任也一声不吭。

  当然,万长生那提前毕业的手续倒是没什么刁难。

  看起来更像是早点把这位蹿升太猛的学生,捧高点,送远些。

  可万长生的业绩,岂能是这样就能抹杀的?

  就在十二月专业校考前,那个国画系大二的小伙伴,也在大美社的新工作场地,搞了自己的皇宫博物院讲座。

  这个被万长生逼迫的痕迹更重些。

  难度也更大。

  毕竟马振宇那个可以夹杂很多异国风情,几乎九成的雕塑照片也是雕塑系师生没看见过的,总体来说就是个泛泛而谈的宽度介绍。

  这国画专业的小伙伴是当初因为一个劲给老荆爆料万长生被欺负了,才罚他把珍宝展的作品细节整理出来,做个深度讲解。

  这就需要做大量的功课。

  所以回来得早,比马振宇还晚了好多天才讲课。

  没有在校内教室,但老童跟好几个美院艺术馆的长老,都到现场旁听了。

  本来只有七八十个座位的室内空间,连同外面竹庐边的窗户口都站满了大美社的小伙伴,有些还带了自己的同学室友,三四百人站得密密麻麻,听了这堂课。

  万长生全程帮衬小伙伴,又做司仪,又当助手,偶尔还要帮着救场。

  目的依旧只有一个,希望小伙伴们从中提升自己。

  刻意安排在十二月要去平京一周学习考察参观的小组出发前。

  叮嘱这个小组在回来以后,同样也要做这样的讲课。

  这不是旅游,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朝圣观摩,要利用逼着讲课的方式来加深印象,从踏上平京的地面开始就得想方设法的为讲课做准备。

  这就跟徐朝晖还没考上美院,就得开始为全面执掌大美艺考机构来做准备一样。

  老童他们自然是对这种活动给予了极高评价,要求下一次搞这种讲课的时候,挪到蜀美艺术馆去,这样可以公开让更多美院的学生参与。

  并且要求万长生他们也加强对蜀美艺术馆的工作联络。

  那就多安排艺考生们去参观艺术馆吧。

  虽然基本上都是免费参观,老童私底下说自己也想借着这种大人流量的参观活动,把整个艺术馆的冗员问题彻底触动下,特么艺术馆现在简直成了各位教授家属的养老闲散地。

  成天都没几个人。

  要嗨起来,累起来才能真正的淘汰人。

  与此同时,真正嗨起来的就是万长生的白描速写作品集上市了!

  这是他连续第三年的艺考作品集上市。

  只不过和前面两年万长生的应试速写教材有点区别,这两年万长生画了非常多的手稿,无论是人物动态、博物院的奇珍异宝文物、雕塑设计草图,都秉承了他那种特殊的白描风格,没有其他专业画家常见的凑凑笔,更没有打草稿的感觉,任何一张都是干干净净的线条清晰简洁。

  单独拿出来都是可以作为白描作品盖上个小红印的。

  当时就被专门搞出版的那两个金牌导师认定,有《三国演义》老连环画的那种深厚功底。

  其实在老一辈国画人手里,这都是习以为常的基本功,现在都很少了。

  大家都习惯用铅笔描啊描,橡皮擦最后修图。

  越来越少当年一笔定乾坤的干净。

  趁着全国联考这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